Archive for the '012A Hua 華' Category

2012重陽前台北散記

Sunday, January 13th, 2013

01
去年重陽前跑一趟台灣北部,在台北過三晚夜,睡台北車站附近的廉價旅舍。旅舍佔了五層小樓的大半,老闆住二樓。世俗眼看,如是自置物業,老闆確有本事。

我飛抵桃園時剛過星期四午夜,到旅舍約是清晨二時,不得不叫醒老闆給我引房間。老闆人不錯,記近事好像差了點,例如三個白天見他,他在其中兩個跟我提十多年前在九龍旺角開旅舍,還有給我開的收據寫的是發給陳先生。

02
在台北實待一天半。沒有多用心逛街看風景,來去匆匆,乘了幾程捷運,看到車廂門邊有詩文。這些詩文並不是用筆寫上,而是先印好再套進鏡框後掛上。稍稍看過,當中有新詩有小小說,下方說明指文字是台北文學獎的得獎文章云云。十二年前又是十月,到過台北,亦於捷運車廂門邊看到文章,但我已記不起是否來自徵文比賽。

想到香港港鐵,雖說車廂幾無不是廣告位,但觀乎港鐵近年推廣藝術的小規模動作不少,展些文章也應不難。可不滿鐵路公司作風的文人寫手,會否讓他們的文字讓港鐵展示,或港鐵又會否見作者名而不納,就難料了。

捷運中山地下街也有一處可記。劃一處給當代藝術館辦展覽不說,近雙連站處有個空間,中間有一個舞台,兩邊有鏡面,供民眾免費練舞。這等免費景緻,香港似無。

03

在台北吃的多只為充飢兼維持一天三餐的習慣。吃過一份雞腿多脂的便當,也試了椰菜(高麗菜)蛋餅當早餐。早餐蛋餅原來不是煎蛋成餅或麵餅加蛋漿,而是薄餅捲炒蛋。

有一頓晚飯兼見朋友,就在天母西路的連鎖餃子店,店名採李白詩,叫五花馬,可沒有將進酒。大碗菇棗清湯味甜,蕃薯葉餃子皮色綠味不算驚奇。另有一頓早餐喝豆漿吃油條肉包子,味道尋常,陳設老舊,人手年輕,買早餐的人龍總有一條。

小吃呢,因要到老天祿買東西送人,順道買點滷內臟給自己,還有之前走到重慶南路開封街交界,買個爐烤胡椒餅。

胡椒餅夠熱汁多毋庸多說,要記的是負責裝餅入袋的老兄。我開口要買餅,他就以廣州話回我,想他在迎各地遊客一項,該經驗老到。

04
也看展覽。到台北車站買好來回他鄉的車票,碰巧大堂有首屆國際豬腳節的展板;我沒細看展板介紹的美食如何重台灣輕德國,展板文字的寫法則教我莞爾。原因可見以下三圖:

旅舍不遠有台北當代藝術館,舊房新用。看了個展覽。一號展多諷貪財,二號展甲蟲車斑爛,三號展表達形式多樣,裝置較多,而我覺得較有趣的是陳浚豪用釘子臨摹的《巨然萬壑松風圖》。

05
回老家前也經台北。從老天祿出來,未進捷運西門站,正想給路旁的香港名店分店拍張照,就給個熱情的少年兄截停。

他顎底長鬚,不為別的叫我,說的是正為自己和十幾個國中同學籌學費,然後掏出一支量產財神圓珠筆,說捐款得筆。捐款得物,約十年前香港街頭不難見,就是無言者拿毛公仔或所謂的手工藝品在你眼前晃來晃去,要你為聽障和講不到話的朋友付鈔。我那刻就是不買,推搪幾句,也就離開。走去捷運站和入閘時,一想到國中生豈會有鬚,二想到下午三時多哪能那麼快出來賣筆,三想到既有錢量產財神筆,不如先繳學費。回老家上網看看,果是又一生財局,暗暗慶幸擋下了。

06
回老家前的一個下午從台北到桃園去。區間車站站停毋庸細表,車程間有一二十多歲少男,上班族模樣,捧一本美女畫封面的幻想風格小說在讀,我暗呼「媽!好毒呀!」多次未止。

趕集後說個故事

Saturday, May 3rd, 2008

某年打學校工,辦公桌就在學校圖書館,書架有一套不齊全的《柏楊版資治通鑑》。我偶而偷時間看一點,多讀的是南北朝故事——初中一的中史課教得不夠,理應自修補絀。

《柏楊版資治通鑑》採月刊式,都是書,李敖同期的《千秋評論》和《萬歲評論》,好像也用同樣的刊行方式。每本《柏楊版資治通鑑》都有讀者來信欄,刊信柏楊必覆,不少自是感激之詞,如「讀書不多,嫌古文艱深,幸得先生語譯,才多知舊故」一類。

話說柏楊有次不幸脫期,想訂戶某一時心火障目,給柏楊寫了封咒詛信,說要他下地獄遭火燒甚麼的。原信照刊,柏楊的回信標題就是:〈朋友,你為甚麼那麼殘忍!〉

——殘忍是人性黑洞;我常想,殘忍,很多時是因為種種原因迫出來的憤怒。

近事小感

Wednesday, January 30th, 2008

幾無很好很強大,多有很黃很暴力。

吃喝台北(一)

Sunday, January 20th, 2008

前事

行走台北上集下集
老梅的老去青春

麵食

麵食麵食,我想到的往往只是麵條,其餘的各有名目,常不慎摒於「麵食」之外。到台北五天,吃麵比吃飯多。

讀網上相識介紹,某天早上到昆明街的「老董牛肉麵」,聽理店阿姐推薦,紅燒牛肉麵當早餐,另加油豆腐。方塊牛肉配幼麵條端上來,卻未曉其妙處,只能說句或甚冒瀆的話:它必比紅燒牛肉泡麵強。未曉其妙,也無法明瞭除了歷史和專心,店子名聲因是何故,望知者賜教。

店面
另一天跟朋友CI到她家附近走走,同時請她介紹當處一家喜歡的食店,結果進了「一品山西刀削麵之家」。刀削麵在香港非特別罕有,旅後回來經過元朗見過一家買刀削麵的,但就是不去吃。

過度豐盛的一餐
人遠遊易貪心,在這家在天母的店,我給自己點了過度豐盛的一餐,如上圖示:酸辣湯、牛肉餅加牛肉刀削麵。CI吃素,點了蕃茄麵一類。那時方是黃昏六時,量又多,故說過度豐盛。酸辣湯不甚辣,色比以前見過的淺,酸勁則合口味。牛肉餅餅厚肉多,肉湯熱呼呼,唯有先讓它流到碟再嘗。很久未至九龍城的清真牛肉館,無從比較兩店的牛肉餅。刀削麵麵條厚,有嚼勁,作湯麵則較方便咬斷。

到公館時好奇走進水源市場,地面一層有全麥麵檔。在香港多見全麥麵包全蛋麵蝦子麵等,但少見中式全麥麵。雖說約了朋友黃昏吃飯,但又因遊客身份,怕後悔所以一試。

全麥麵
試的是陽春麵,想其配菜較少,吃後肚皮不致過漲。常想陽春麵者,跟香港的淨麵一般,只配煮過的青菜,然而陳師傅的全麥陽春麵,配青菜兩種,其中一種像海草,還加一枚小而淡的滷蛋,好容易才吃清光。如上圖見,麵條略見麥糠,跟全麥麵包有點像。麵條比刀削麵薄,但嚼勁不減。陽春麵新台幣40元一碗,生全麥麵一個10元,有點後悔沒買六或十二個回家。

老董牛肉麵
台北市昆明街與成都路交界西南

一品山西刀削麵之家(天母店)
台北市天母西路13巷3號
(886)02-28717818, (886)02-28771967
營業時間:1100-1400;1700-2100

陳師傅全麥麵食專門店
台北市水源市場1樓(地下)59號店
(886)02-23646534

記憶漸淡,不能確實我在台北那幾天吃飯兩次,還是三次。一次是素菜自助餐配白飯——台北的吃素菜去處比香港多,也更廉宜——,另一次是中山堂側上海隆記的菜飯。

上海隆記

價錢大眾化的老上海館子香港不少,菜飯也不罕見,要說服自己跑到台北吃香港慣嘗之味,不易。上海隆記今年五十六歲,就在朋友YS念過的高中附近,她說以前常到。當時只顧聊天吃東西,沒給食物拍照。店堂裝修樸實,有五六十年代舊風。菜飯比較濕,烤麩鹹度適中,燻魚和蝦仁炒蛋都是常味,就是不突出也不差。居中,則近常,或者因為常,隆記可慰當年一眾江浙人的鄉思。

上海隆記菜館
台北市延平南路101巷1號(中山堂右對面)
(886)02-23315078, (886)02-23818823
每月第三個星期日休息

吃喝台北(二)

Sunday, January 20th, 2008

小吃

是次台北覓食,半憑好奇,半憑手中兩冊旅遊消費指南(一本送,一本買)。未提起勁逛夜市,沒出息的躲在旅館客房看國家地理頻道,然而日間收穫仍豐。

離開台北前一天的白天,在市內半亂逛。走完牯嶺街,不久就走到重慶南路,看見一家賣胡椒餅的街角店。胡椒餅有點像香港話裡的「包」,跟前述的牛肉餅卻大小接近,亦是圓厚,不過餡是豬肉,餅一咬開就飄出淡淡的胡椒香。它不用煎鍋,卻以圓桶爐烤熟,但依然油份充足,餅底香脆。

四神湯和割包
之後走到台灣大學一帶,嘗新味三處:陳師傅壓軸,中途是藍家割包,起頭則是東南亞冰店。藍家割包見圖右,蔥花花生末幾把肉蓋過,而肉也按肥瘦分五級,我選了中間一級,取有油而不太膩。四神湯以薏米、淮山、蓮子和芡實煮成,淮山已溶於湯內,湯富藥香,可加豬肚或豬腸。照片拍得不好,只見數塊豬腸半浮沈。本想吃點爽脆的豬肚,卻胡亂下筆點菜,變成吃綿軟的豬腸。四神湯風格像廣東湯,但在香港幾不見影蹤。跑出市外仍找食,是回找食的所在是九份。那下午相機缺電,未能拍照。到九份的遊客,多先走進石板橫街基山街。基山街左右多是賣零食和吃食的店,隨便的選了些店吃魚丸湯,帶豬軟骨的烤「山豬肉」腸和紅糟肉圓,還有跟冰棒同一模樣的枝仔冰。賣綠色「草仔粿」的店至少兩家,叫阿蘭的則以靠近郵局為記。粿品香港有售,但不算流行,但離開香港,就算是非陌生的食物,也要一試才甘心,包括粿。草仔粿保質期兩天,未能帶回老家,只能就地嘗。或對點心的口味愈發保守,見鹹餡料的草仔粿不敢買,只試甜的紅豆餡。粿質確是軟中帶勁,紅豆蓉甜味適中。

基山街的一家芋圓店分佔三個店面,裝修下過工夫;在豎崎街的梯頂處,則另有一家芋圓店阿柑姨,別有一番景觀。店面就如路邊小吃攤般不起眼,但若買了芋圓,捧進觀景用餐區吃的話,就有奇處:先穿過住家大廳,然後就到二三十平分米大的用餐區,山景海景鎮景盡收眼底,桌面玻璃下都是食客的留言字條。芋圓綿軟不覺粉,橘黃色的粉圓外表一如罐頭水蜜桃,不咬不知其實。佐料有雜豆碎冰,伴以糖水,吃圓看景,會較平常觀景悠閒。

福州世祖胡椒餅(重慶店)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3號(開封街口)
(886)02-23115098
Peggy可是到饒河街夜市的老店朝聖,比我強多了

藍家割包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16巷8弄3號
(886)02-23633999
營業時間:1100-0000

阿蘭草仔粿
台北縣瑞芳鎮九份基山街(橫街)90號郵局側
(886)02-24967795
營業時間:0800-2200;0800-2300(假日)

阿柑姨芋圓
台北縣瑞芳鎮九份豎崎路(直街)5號
(886)02-24976505
營業時間:0900-2000;0900-0000(星期六)

咖啡冰淇淋

台北和上海都有成都路。台北的經過西門町,經過西門町的一段則有兩爿緊靠的咖啡店:蜂大咖啡和南美咖啡,各自皆約五十歲。想尹雪艷或金大班當年也應不時路過。

蜂大似賣咖啡豆、即溶咖啡和咖啡器具等,南美也有,但闢為咖啡室的店面更大(但原來走進去,蜂大卻別有洞天,至少有熱呼呼的東西可喝。見Peggy的介紹)。「南美」兩個鐫金字,懸在店堂盡處,地面一層已設了給咖啡客的桌椅,閣樓也是喝咖啡的地方。兩層格局像香港的老冰室,但較雅緻整潔。李敖和徐復觀見面喝咖啡的地方,或是如此。

有說奶茶咖啡相沖:喝奶茶的人不多喝咖啡,反之亦然——此說排拒了多喝咖啡咖啡混合而成,叫「鴛鴦」的朋友——;我信此說,多喝奶茶又不慣咖啡,故到了南美咖啡坐下,不懂點,喝咖啡亦無法評其味,只能謝謝帶我來見識的O。

東南亞冰店
公館的東南亞戲院對面復有東南亞冰店。循土炮熱點指南走,到了東南亞冰店新址,鮮黃色小房甚是耀目。我一人到來,見又是雙位數冰淇淋球又是花生水果的「台灣巨無霸」,自是無膽消受,但見櫃檯放了仙人掌,旁有告示說店有空運澎湖仙人掌製的冰淇淋,不妨一試。
仙人掌雪糕

理店阿姐未盛冰淇淋,先切開仙人掌給我看,見的是紫紅肉紫紅汁。仙人掌冰淇淋水份較多,吃時不時嚼得碎冰,味清甜,色近草莓冰淇淋。

南美咖啡
台北市成都路台北天后宮對面

東南亞冰店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2號
(886)02-83692388

PS 2007年秋台北遊後記完。

行走台北2

Sunday, November 4th, 2007

上集

市外

淡水河畔,水見上方。CI攝
09
上回到淡水,已有捷運可坐,但時過日落,又風又雨,遊人不多,欠了旅遊區的平常熱鬧,吃過阿給跟鐵蛋也就是了。這次看北海岸,就在淡水轉往金山經三芝和石門的公車,回大都市也是先到淡水。從北海岸回來,不急忙回台北後,就在淡水的老街河畔走一圈。還是有點雨,但怕因為星期日,河畔和老街都是遊人。街頭的烤小魷魚有點味道,至少在自家地方就只有灼炒魷魚、烤魷魚片或灼墨魚可吃。

「禮義廉恥」左向右,不夠真切。
沒去的地方仍多,該要去第三次。

10
CI帶我去的北海岸去處,是石門鄉老梅。本以為會看到梯田,但後來從地圖看到,離岸較遠,也不好要求走去看。老梅村中心是北部海濱公路,那天雖是星期天,自以為的海邊小鎮熱鬧,老梅就是沒有。沒去看梯田,也不是特意參觀青春理髮廳和周武堂國術館,我們去看海。村中心東邊的老梅公園,沒有找著,最後向西走,上小丘挨近富貴角,看到東海,未有留心鄰近的燈塔。一片大海無彼岸,在香港只有向南或向東南走才可看得見。


丘上見一片大海
從來路走回老梅,再見到下圖的標語。那時不知道會在金瓜石看見另一些標語,就是「一統」之類的。

加強倫理建設,端正社會風氣

11
星期一再遇北海岸,但不是主菜。從台北回來的遊客老說九份金瓜石兩地,人多談及起思慕;七年前身懶沒去,今回動身一遊。火車到了瑞芳,先找公車站。我誤讀公車站位置的指示,結果走到指示的右前方找車站,最後還是折回指示正前方上車。往九份至金瓜石的車路窄又多彎,雙線,可比大嶼山的東涌路和昂坪路。從車路向北看,又見大海。
跟看不見的熟人擦身而過

兩處都是有遊客區的山村鎮。金瓜石的黃金博物館區是日休息,不用買票就可穿梭區內的路徑,但也因為是休息日,遊人不多。不過,同我下車的乘客當中竟有熟人。見館區的派出所和修復工地,直覺甚有主題公園的味道。

金瓜石的派出所

獨自走過輕軌和黃金博物館本館,然後又覽過附近的山徑和穿山通道,到了金瓜石的有名關公祠勸濟堂,那處也是往九份和金瓜石公車的終點。

勸濟堂和關公像

勸濟堂以重逾25公噸的關公像聞名。此關公坐像正讀《春秋》,眼眶有珠,但我難免想到在網上讀過的電影《戰神》廣告的劇情簡介:甚麼「(失明藝術家)用最後一口氣,點出武聖雙睛」,「關聖顯靈發威,手執青龍偃月刀,擊退入侵外星怪物,救萬民於水深火熱」等等等等。然則《戰神》今時已被人談得帶點胡鬧氣,如此聯想似怕有點不敬。從勸濟堂走回金瓜石公車站,路經已毀於風災的八角亭,也跟集會後的初中生相遇。在金瓜石候車往九份時,見一黑狗走過,旁邊的時雨國中就有初中女生在旁呼犬:「小黑!小黑!」

12
九份遊人最多的是橫向的基山街,和縱向的階梯路豎崎路。基山街兩旁幾是商店天下,賣吃食的居多,貌類鯉魚門海旁路,但更長,也不會有海產或手推車。豎崎路是一級級的石階,名景點昇平戲院遺址就在路旁。久不練氣力,走時有點吃力。遊人多,做遊客生意的店也多。除了所謂的傳統吃食或紀念品外,也有好些賣新式產物的店。偏見作祟,覺得這些店和產品不易落地生根,反是多要先靠當地名氣和人流。

13
曾想過到鶯歌看看陶瓷名鎮的風光,但一天北海岸,一天瑞芳,一天市內,首尾兩天都削去一半,不及遊。也曾想從九份直奔夜基隆,但約了朋友,結果無緣。細細想來,若有心的話,大台北可留一星期,慢慢賞味。

14
謝謝台北的朋友們:O、CI、CJ、YS和傑。

電影

15
不肯定每一次到台灣時,腦中都會帶一部剛看過電影的主題音樂。2000年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這回是市川崑的《犬神家之一族》。

16
也去了看電影。光點台北見費里尼已略說,不贅。在西門町則看了改編夏目潄石,由十一個導演分導的《夢十夜》,又經此見市川崑。

十一個導演分導十個夢,表達手法迥異,有見武士片特色,也有以動畫或現代場面表達,而第六夜的華文字幕,用上不少網絡討論區的常用字詞,又是推又是囧,甚為有趣。

老梅的老去青春

Monday, October 29th, 2007



行走台北

Monday, October 22nd, 2007

00
久違七年,重回台北。又是十月時,天又是灰濛濛,有時小雨。儘管如此,還是有點著意避開好些以前去過的地方,到了另一些新的去處。這回也沒有甚麼「大事」要辦:七年前做的一些訪問筆記,還是沒整理成文;今回不過是走走看看,見見一些住在台北的朋友而已。

市內
01
再一次住在一樂園飯店,再一次常常出入西門町。西門町繼續早上冷冷清清繼續中午過後遊人如鰂,各式潮流店、老歌歌廳、獅子林(和停擺經年的一對觀景升降機)和謝謝魷魚焿都健在,但漢中街45號附近,我七年前離開台北時吃最後一頓午飯的老劉牛肉麵,已被一爿潮流店代替。漢中街45號地下的門面依舊。

02
友人O帶我進誠品信義店和台北101(相片),也經過東區。沒有登上台北101觀景台,卻在台北101的某道路橋,聽到有節奏的,路拱(ramp)被車輾過的聲音。途中見過四支燃著仙女棒交集的光景

有相識把東區跟賞心悅目的女生相連。或者時間不合,或者來去匆匆,沒在東區碰到特好看的女子。結果未能證實。

03
書店。書店進過,但只給自己買大台北地圖,蓋書櫥空位無幾,很多書還未開始讀。情況雖相近,影碟卻買了四片,因為廉宜故。



04
台北之家和光點台北在以前住過的旅館附近,上次來時未啟業,今次是慕名而至。沒喝茶,卻趁機看一場費里尼。最終如意算盤只響數聲,飯氣攻心,放映中途睡著了。也因此猶豫十二月該不該大舉購票看費里尼。

05
到過天母,除了百貨店和中山北路一帶,都比較靜。天母的老居民CI說,國外人住天母的較年前少了,房價也被信義區超過了。離開途中經過士林劍潭,沒有下車重訪,最後錯過了傳說的大塊炸雞排。

06
某天早上想趕及找到地圖集介紹的美味飯糰,但到後找不著店,飯糰嘗不到,然後走進附近的牯嶺街。楊德昌十多年前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看過兩次,然而事過甚久,記得電影提過中山堂,記得有老舊日式民房,卻不記得裡面的牯嶺街是如何模樣。

牯嶺街南端都是尋常的水泥民宅。該段街有牯嶺公園,拱門形裝飾(相片)羅列里長治績,但「監視系統有目共睹」這八字,打算於門聯位置留之數十年,怕是有點奇怪了。牯嶺街北端有些舊書舖和郵票社,都過門不入,只進過街末的牯嶺街小劇場大堂一看。

07
沿汀州路三段北走,再沿羅斯福路四段南行,午遊公館夜市。或因過了午飯時間,賣吃食的店家多已開門營業,而我在台北吃食的事兒會另文再說。公館站旁有水源市場,處地下和第二層。地下(即第一層)蔬菜販不少,然而地面不及香港市場濕潤。亦一遊晶晶書庫,見過修傘賣傘的店。

08
午遊公館夜市後,進台大看看椰林風情實是如何。椰林大道也者(相片),是兩邊植高椰樹的寬道,一端連接主出口,一端連接主圖書館。另有小椰林大道。

台大的腳踏車很多,似因方便交通而成了傳統。腳踏車之多,也養活了校園內的腳踏車修理店。

(未完待續)

偶然

Thursday, October 18th, 2007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

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館外攝。

有了照片貼在泊,你我雖可忘記,但痕跡恐怕長留。

然而,四人分持燃著的仙女棒又交會時,會更光更好看。但不及按下快門。

20071019後記
另一次有關而不在即時察覺的交會:見葉一知〈Facebook邪事之他鄉「遇」故知〉

《大國崛起》觀看筆記:第1集——海洋時代

Monday, July 2nd, 2007

(注意:
以下筆記以中國中央電視台播放版為本,不一定附夾「香港狄娜版」的內容敘述及觀後談。)

內容

本集談的是十五世紀至十七世紀中葉(1400-1650)的伊比利亞(Iberia)兩國,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是全片頭兩個介紹的「大國」。

片頭的解說詞道出全片討論的是「世界性大國」,即影響力遍及全球的大國,而全片討論的九個大國,其歷史時期最早由十五世紀起,最近即為當下。而解說詞亦說出片中所述,顯示了各大國的發展過程和經驗,兩者影響了現在和未來。

片首先指出1500年前後開始的地理大發現,將世界連成一起,也簡略介紹了東亞、中亞和印度當時的情況。片中說,地理大發現背後的航海事業,發韌於伊比利亞。綜合片中內容,從歷史看,2200年(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11世紀)的被統治經歷,令伊比利亞人追求自主和愛冒險,及後攻美洲的宿;從政治言,1143年萄國誕生為首個歐洲民族國家,和1492年西班牙人完全征服伊斯蘭政權,令兩國有統一的國家機器支持航海事業;從地理環境看,葡萄牙靠近大西洋,提供了航海的誘因和場地,西班牙則乘葡萄牙近一個世紀的基礎發展。

此集介紹了兩名航海贊助人:萄國的亨利王子和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受文藝復興影響,能兼容並包的亨利王子,協助打造航海事業的技術基礎。至他去世時,葡國艦隊已駛至非洲西南岸,對非洲貿易亦行之有年。伊莎貝拉女王與丈夫費迪南奮戰多年,一統西班牙全境,之後幾乎馬上贊助熱那亞人,有八年葡國航海經驗的哥倫布西航,卒使哥倫布發現美洲。及後西班牙也贊助了麥哲倫1519至1521年的環球航海。而亨利打下的基礎,最後促成達伽馬船隊東抵印度。

片中後段介紹了1494年兩國瓜分美洲的Tordesillas條約,並開瓜分殖民地之始,其影響於1885年瓜分非洲的柏林條約達至頂鋒。兩國貿易屬地漸增,而美洲原住民亦飽受西班牙入侵和殖民之苦。片末指兩國得來的財富,未有妥善用於投資國內工商業,卻用之支持歐洲的戰爭和當權者的奢華排場,到十六世紀末,兩國漸漸褪色。

我看到的

1
地緣和生活傳統支持了葡國的航海事業,似缺一不可。曾讀過一本講馬鈴薯(《The Potato: How the Humble Spud Rescued the Western World》,Larry Zuckerman,台灣漢譯本)的書,提及1845年起愛爾蘭馬鈴薯因捲葉病)歉收時,愛爾蘭人沒能力捕魚解困的事。誠然愛爾蘭當時被殖民,或不利自行發展新產業,但書中也指出,當時愛爾蘭沒有恰當的近岸航海環境、基礎設施和傳統。

2
片中不時將葡國航海事業跟鄭和的船隊相比。這種中外比較,是全片的其中一個輕主調。

3
能收人才可成事。無識固然收不了才用不了人,但有識卻無法知曉一些事(如葡國人冷待哥倫布的西航說),也會失機。

4
片中說葡國艦隊於1443年抵達Bojador角似有誤。查了一些資料,年於1434。片中中文字幕對柏林條約的解說也欠詳。印加(Inca)和阿茲特(Aztecs)在片中以「美洲兩大文明」幾個字帶過了。

5
全片常以「大人物」為本,小民除非有創見或大具措,難得上片。不過,片中還會有一兩句指某大國某時期的人民生活改善不大的解說詞,今集片末聽到了,談蘇聯的一集也有。

6
全片的另一個主調,也是更重要的,是有意無意指出統一的民族國家,以及國家的支持對發展如何重要。講萄葡牙,不忘說它是全歐洲第一個統一的,君主有大權的民族國家,也要借學者之口指出葡國的航海計劃並非商辦,而是兩個世紀長的官方(國家)指導事業。論西班牙,則要先述伊莎貝拉一統在先,後再介紹她為一國女王,如何跟哥倫布談條件——不顧所謂地位身份的故事,在荷蘭一集又有一個——,如何談得攏至資助他揚帆出海。

後面各集我略看一次,尚未理出片集如何處理分權情況較高的國家,或非官方如何指導「大業」的發展,還得在稍後談。

7
有關這部系列片的綜論,另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