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011 HK 香港' Category

鴨鴨後記

Sunday, June 9th, 2013

愛羅仔跟鴨鴨一樣,臉上有一處突起的橘色

1
Hoffman的黃色充氣巨鴨,在尖沙咀海運大廈和天星碼頭間的小灣駐留三十多天,過了今天(六月九日)後,就要放氣藏好,要等Hoffman簽字同意,才能再充氣展示。我下班回家可途經尖沙咀天星碼頭,於是也獲得些微幸福,就是下班後坐渡輪到尖沙咀,離船後拐個彎去探望鴨鴨,見牠的日子似乎比很多人多。

2
我以為很多人並沒留意鴨鴨是藝術品,卻覺牠是個巨型展品,是個可愛的角色,一如日常見到的各式卡通漫畫角色般。海港城去年夏天曾露天展出數十個叮噹像,位置就是此刻陪襯大鴨鴨的十數隻小鴨鴨像的所在。但叮噹也罷,其他商場曾展覽過的Forever Friends或鬆弛熊也好,大家對鴨鴨似乎更熱情,我未盡明其故。

卡通漫畫角色置在購物商場,似乎已有十多年歷史。香港童玩盛行,人亦未必因年長而對童玩失去興趣,這些角色的成人擁躉不少,是故有角色展,總會吸引好些擁躉來參觀拍照。玩具黃膠鴨雖在香港不難見,但記憶所及,並非風行一時,或長期有不少擁躉的玩意,所以牠立時暴紅,流行或老擁躉應不是原因。我以為一者是鴨鴨昔日在各處展出,已有人拍照上網,不少人或曾見過此鴨鴨,二者是巨鴨入海,又能漂浮游走,令人感覺栩栩如生,跟動不了的雕像布偶似乎有別。今回鴨鴨展出前和展出時,已有不少人為牠擬出生命:這三十幾天中間鴨鴨要放氣修理,海港城說牠要睡覺,眾人上網祝福牠早日康復,跟大眾關心的動物實沒有兩樣。似活,可能是牠大受歡迎的主要因由。

3
聽說Hoffman希望鴨鴨帶來愛、和平與歡樂,然這三十幾天發生的事情,未必盡如他意。愛與和平仍嫌軟弱,繼續企硬互攻才是忠誠才是正經。歡樂嘛,除在互攻和觀戰之時,和一兩賞者的衝突之外,見鴨鴨時各人的心情確是舒暢平和些。而爭戰之時,其實難免去調劑之事,蓋戰士也不是人人俱為苦行者,心情繃緊亦非打勝仗的必要條件。

蛇食漫筆

Sunday, February 24th, 2013

(評台網址:http://tinyurl.com/bfh4ejb。刊於20130220)

前言:年前在網上識得Alex。他留英一年,回港後替原機構營運「評台」這個模式新穎的網站,網站收入扣除成本後,按各文章的瀏覽量分給作者,是故,文章愈多人點擊,作者得到的金錢報酬更多。他邀我和其他寫手為此網站供稿,以下是第一篇。暫時會試寫吃喝、電影、書本和旅遊等文字。

20130324:見刊一月,天時也暖了。不過還是全篇刊出,以待來冬。
=======================
大寒已過春已立,但寒意似去還可來,今年一月的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裡的金樓有爐焙蛇羹亮相,同時蛇年剛到,聽舊曲《金蛇亂舞》,還有談蛇食,都不算不合時。

「秋風起,三蛇肥」。我吃,但知不多,蛇是否秋時肥美,本是憑這老話而知,還幸得人提醒,蛇儲備好以冬眠,所以蛇在秋時肥,所以蛇食通常秋後才上市有其道理。春天漸濕,有說「毒蛇撲霧」;夏未到蛇已瘦,故夏天蛇食少見,散落在香港各區的各家蛇王店,不少夏天時都短租給外人販賣別物。

這些蛇王店引得顧客最多的,該是蛇羮吧?蛇羮是最普遍的蛇食,雖不如唐生菜鯪魚肉湯,或用粉絲或仿翅製的碗仔翅般,四季都在部份小食檔有售,但比其他蛇食來說,不用進酒樓都可以吃到。我們刻下吃的蛇羮,似乎130歲不到。手上的《廣東民俗大觀》說,清光緒年間有名吳滿者,在1885年在廣州開全城首間蛇店「蛇王滿」,賣蛇膽陳皮末和三蛇酒,為了把蛇肉也賣卻,於是先試製蛇湯,後見蛇湯招客太少,才想到把蛇肉拆絲,會雞絲、火腿絲、豬肉絲、冬菇、木耳和馬蹄等絲燴成蛇羮,結果漸受歡迎。

廣州蛇舖這一傳統,後來也南傳香港。廣州出蛇羮,也出好蛇羮。那又跟晚清相關。清朝廢科舉前最後一屆進士之一江孔殷,素好飲食,加上家財頗豐,於是能聘家廚為他製些好菜。當年江家蛇羮講求的是用料切絲要幼,而做湯可用三蛇,即飯鏟頭、金腳帶和過樹榕,或五蛇,即三蛇加三索線和水律,但最後用的蛇肉卻只准自一種蛇,「其幼、嫩、滑非其他製作可比」(陳夢因語)。另陳夢因記此蛇羮「湯清而不膩」,亦為特色。後來者,尤其營酒樓的,多以「太史五蛇羮」稱他們賣的蛇羮,蓋人稱「江太史」的江孔殷,其蛇羮稱一絕,以此名招徠食客,食客多一見即曉。可惜江廚傳人的好菜,我未嘗得嘗,無法跟大家辨明嫡傳的太史五蛇羮,跟各處食館賣的蛇羮有何出入。

雖未試真正的蛇王滿蛇羮和太史五蛇羮,但近年入冬後,我至少每年要吃一次蛇羮,那是我給自己做的入冬小儀式。自己記得的碗盛蛇羮當中,似以中環閣麟街吳家的蛇王芬價格最昂。其蛇羮用湯材料據知有甘蔗,湯清味甜,其他店舖未見。銅鑼灣波斯富街的蛇王二,近日盤算加租後可搬往何處,我曾在那裡用其蛇羮,覺其甚燥,肉味濃,但也側證店子肯用料作湯,難怪蛇羮取價也高。

我雖有時有丁點餘資,可吃蛇羮毋須貴,有吃就好,其他蛇王店的三四十元一碗蛇羮,亦復甘之。三四十元一碗蛇羮,乍聽價似高,但已屬廉價。這類蛇羮湯稠味薄,蛇肉還是不會下的太少,羮中一塊塊有葉脈紋的就是。吃蛇羮有四配料:檸檬葉、薄脆、白菊瓣、薑絲;在街頭小型蛇舖吃蛇羮,前兩種配料早奉在桌上,任君隨意添加,白菊瓣往往只在酒樓或會所供應,薑絲呢,就怕更少見了。如信杜國威在劇本《南海十三郎》所寫,原初的太史五蛇羮,至少配檸檬葉,當然用的是精選。

十年前沙士剛過,大家細究病源,有稱野味肇禍,以野生蛇為主的蛇食,亦曾受波及。十年過,蛇食未禁,蛇羮等繼續有賣有買。蛇王店的買賣,除蛇羮、蛇湯、蛇膽陳皮末、蛇酒、蛇皮和捕蛇服務外,最明顯的都是飲食。蛇屬秋冬之食,咸知為補身之物,蛇王店亦多賣其他補身燉湯,另加熱呼呼的煲仔飯和生炒糯米飯。蛇王二和蛇王芬早成食店,蛇王二配搭的是燒臘飯,蛇王芬的精美廣東菜,則教不吃蛇者亦來嘗。

至於蛇湯,十多年前曾在高雄六合夜市喝過一碗。色清,蛇段肉連骨似放大的雞頸,沒有甚麼滋味。

若說其他蛇菜式,還看酒樓會所的蛇宴。既為宴,把席費除十二,現下一客都應逾一百元,比一般的齋宴、月餅和糉子更要多付錢,這或可以解釋,2011年底起說是政治組織攻取人心的四食當中,以蛇宴居首,蛇齋餅糉的組合也在當時定下來。壽筵喜宴幾沒有採蛇宴的,在香港的蛇宴,往往是親友同事或鄰里的敘餐,難怪靠社區支持的政治組織,很少不主辦或協辦蛇宴。

在廣東菜酒樓或會所辦的蛇宴,不少有走酒樓表演的樂隊歌手娛賓,也可能有抽獎。吃喝有蛇酒,有甜品,還有甚麼蛇食呢?已故的丘世文,在《周日牀上的顧西蒙》裡有個短篇〈蛇宴〉,把三十多年前蛇宴上的蛇食記下來:

好不容易才等到開席。當侍者端上第一道炒蛇絲時,各人都紛紛舉杯沾脣,急不及待地夾了一箸往嘴裡送;譚爺更是深深呷了一口茅台酒和肉嚼著,一邊擺出了飲食專家的姿態搖搖頭說:

「炒得老一o的!都算唔錯!」

第二道是炸蛇肉丸。Michael和譚爺已是酒氣沖面,滿額汗珠。他們把外衣脫下來,津津有味地又大嚼起來。譚爺兩杯下肚後,話開始多起來了:

「嘩!補唔補身就唔知,o的蛇肉連酒一落肚啫,即刻就周身汗!喂!Simon,做乜成個定晒形咁呀!食啦喂!唔食就係傻仔來o架!」

炒蛇絲不是只炒蛇絲,跟其他炒的菜式一樣,都有配料,不出豬肉絲、雞鴨絲和某些爽脆蔬菜的絲。至於炸蛇肉丸,今時多混入魚肉或蝦肉。而這短篇的蛇羮,把蛇宴帶到高潮:

(……)(我)側起身讓侍者端上蛇羮來。只見全席的人雙眼盯著那還熱氣騰騰,看似香濃的肉液,Michael更是一躍而起指著(新婚不久的)輝仔的羮碗大叫道:

「裝滿o的佢!係囉!裝滿o的!我o地阿新郎哥要食多o的呢味o野補下身!」

又是哄然的笑聲。各人又紛紛如獲至寶,看似十分滋味的,一口一口啜飲著。

這短篇該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寫成,斯時炭爐幾從酒樓餐桌淡出,便攜電爐和石油氣爐尚未普及,想Simon同事歡吃的蛇羮,該不能像前人般,或在金樓般,上桌時有火焙著了。至於其他蛇食,如蛇煲、水蛇粥等,尚未親嘗,蛇汁浸菜浸雞也印象模糊,未敢多言,就此打住。

訪官涌戲院——臨尾一張票,依然睇到笑

Monday, February 14th, 2011

有些事物,年少時不得觸碰,但可以一試時,或卻因為已有了代替品,提不起興趣。這類事物於我有二,一者遊戲機中心——雖然或數年進去一次——二者是放色情電影的電影院。有了遊戲機、電腦遊戲和網絡遊戲,就算遊戲機中心提供另一些遊戲,我也無意天天往遊戲機中心輸送硬幣;經影像光碟和互聯網取用情色影像甚為方便,色情影院一張門票的價錢,可在光碟店和網上換得更多更長的歡愉,結果我把色情影院摒出自己的付錢消費清單外。

但我依然消費色情影院:影友收集的香港風色情電影名字,1990年代從報章廣告和色情影院抄下,鹽花與搞笑俱備的宣傳語句,還有一些色情影院結業的消息。以前聽聞或路過的色情影院,如銅鑼灣樂聲戲院舊址的東京,西洋菜北街的太子,據聞將復作粵劇戲院的油麻地,在牛池灣毗鄰而存的彩鳳和奧斯卡,紅磡的國華,沙田圍的翠鳳,還有一些沒能記起的名字,都在眾非色情影友的冷待中成了歷史。

2011年農曆年假期左右,影友傳來消息,說佐敦放色情片的官涌戲院快將結業,隨後就有影友組織一次空前絕後的色情影院遊,看看官涌戲院,日期2月12日,農曆年初十。空前者,蓋記得以前相約觀影多矣,但進色情影院倒是第一次;絕後者,不但怕是結業前不再一遊,更是官涌戲院是香港最後一家仍在營業的色情影院。

官涌戲院有一個影室,座位103個,位處官涌街30號,南面柯士甸道,北面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官涌市政大廈和佐敦道等,稍北一點是民樂戲院舊址。雖說長年放映色情電影——其實應是色情錄像,因為它無放映室而有投影機,但之於香港,並無中國大陸1980年代流行的「錄像廳」相類的場所——,但還曾放過數部非色情電影,其中一部是《婚前殺行為》(何志恒,2004)。當時電影廣告曾在巴士裝置的路訊通系統播出,上映影院只有三間,其一九龍城,另有一間是官涌。現任「講。鏟。片」網站主力的Ryan,曾說他親自致電官涌戲院,詢問電影的放映時間:官涌戲院行的是「連環場」放映,影片一部接一部放映不設休息,不像大多數影院般,有固定的場次,觀眾買了門票可進影室坐到戲院打烊休息,只要保留門票存根,當日進出影室多少次也沒問題,「一張票,睇到笑」和「老友鬼鬼,全日任睇」一類的宣傳句語,應因此而生;如沒得知確實放映的時間,真的錯過電影,就貴客自理了。

年初十下午訪官涌戲院的影友,連我在內八人,應不是特地為了任何一部正放映或將放映的色情電影而來,該為了「淺淺」體會色情影院的氣氛。戲院只佔地下一個舖位,面朝街的約10平方米地方,是售票處加前堂,並陳劇照和色情影碟,後者聊補收入。新春伊始,大紅揮春掛飾等,也懸在門前。影友看過劇照、宣傳句語和影碟封面後,拍些照片,然後買票入場。一人盛惠四十大元。

進戲院前影友相約午飯,互相猜度售票職員會否因十人八人突然齊至而愕然,我那時已想不必,蓋也是客,付錢就是,豈會大驚小怪。進戲院後更覺不必,因為座上客已有四五十人,應清一色中老年男性。空位和觀眾散布,我們六男二女,便站到影室後方後門前廁所外,直望銀幕上的肉光慾影。雖間有議論,但內容不及小林綠跟渡邊徹在色情影院說的那麼有趣。影院後方不時傳來電鑽聲響,像在提醒我當下既有廉價春夢,也有其他人的現實。

我們看的第一部片是《大波大利過年》,歐美出品,賀歲片名,情色內容,也回答了我的猜想:情色片名取個合農曆年的吉利名字,不過湊個興,事實還沒有名實相符的賀歲色情電影。看到的只是片末,對白時清時模糊,男女似掛特務身份,在酒吧相見,最後女角脫光,只餘一對黑長靴,在酒吧中間跟男人相交,顧客初時懶理,然後圍觀。第二部片是日本貨《好色心想事成》,看片中人服裝,該是1980年代出品。故事以一對姊妹為主角,姐姐已婚妹妹賣身,因而鬧翻,姐姐不願妹妹繼續如此,於是找私家偵探探聽下落,雖在城中找回妹妹,最後還得在家鄉修好。此片演員四男三女,人人都要演性愛戲。影片以錄影帶播放,該用過無數完,片初畫面曾一度中斷或變色,色情片變播音劇。

男女風光見過一些,自以為此刻放映的色情影片,不會令我興奮,但袋中票仍令我睇到笑,究其原因,是粗糙的本地後期製作,或是一些古怪的設定。第二部片似聽不到原有的配樂音效,本地化的粵語對白偶夾一些粗俗用字,對白是否重新撰寫,也不可知。而片中暗戀妹妹,最後表白,當性愛服務中介的女性化男子,左腕一直戴五隻手錶,用意為何,無從知曉。

淺嘗即止,眾影友沒有看第三部片,又回到前堂圍觀。光碟和網絡興起,已搶去色情影院不少生意,而按官涌戲院自己的說法,對它的致命一擊是租金:

香港市道好?
狂加租近倍!
無本事經營!!
三月結業
敬希珍重……

——戲院其中一張通告

未能珍重,因心中沒曾留過色情影院,情色消費也早獻給其他代替品。我想,如這生得要送別香港最後一家電影院的話,其中一個原因,應是我沒珍重色情影院的報應。這次訪官涌戲院,我想也是消費,跟過去消費色情電影的資訊,或將要結束消逝的場所地方一般。

近年場所地方行將結束消逝時,除了來一班送別客外,還會迎來一些問題,包括「有沒有人(忽然)保育?」「為甚麼不保育?」,如是沒有保沒有育,或會生出「保育者不夠貫徹始終,可見做的盡是偽事,淘汰發展應還是浩浩蕩蕩,大勢所趨」的強橫結論。之於官涌戲院,楊天帥引吳偉明和阿四的話,說保守低俗是原因,他自己則從政治價值去想。言之有理,怕未盡然。強硬回應的話,說別人不夠貫徹始終的人,自己在另一些地方也未必貫徹始終;未能貫徹始終,或者是精力不繼,或者是未及觸碰。保與不保,角力場處處,雖全心投入,也未必能處處以行動關注;而色情影友又都是否算了,就算不懂上網不懂用光碟機,色情影院盡去都不大可惜,因此沒去叫旁人關注?又或者,這不過是商場事,成本虧損就已說明一切?

也因未能珍重,亦非保育中人,我不宜再代解「色情影院無人保」的謎題。保不住,遑論育。擊鍵為文時,得知官涌戲院今年三月中結束營業,告別所處的喜滿懷大廈舖位。戲院現址附近,有小型道觀兩間,疑似高價銷售老人健康產品,短期租舖的健康生活館一間,中華電力變壓站一幢,和已變身為The Austine的德興大樓。

延伸閱讀

講。鏟。片:官涌戲院新春休市三月結業
Agnes:勇闖官涌50分鐘(@blogspot/@講。鏟。片)(感謝Agnes統籌訪官涌戲院,並記下影友看到的色情影片情節)
Alex:2011年2月12日是日觀影
《信報》楊天帥:色即是空 空即是惜—記香港色情影院

樓餘下半邊兒

Tuesday, January 26th, 2010


20091220 17XX 旺角彌敦道581號

20091220 17XX 旺角彌敦道581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的樓房大都比以前建得高一點,好爭取多點空間。1950年代至1960年代,升降機未算太普及,不少住宅樓建的五層高、七層高,或過十層高,都沒升降機,連接各層的是樓梯,不及西洋有升降機的數層樓公寓「先進」,都叫「唐樓」。

那時代較小的唐樓,如照片所見的,高約五六層,一層樓一條樓梯兩個單位,後兩者可用「一梯兩伙」說之。地面一層通叫「地下」,多作商舖,前舖後居或作坊較少。

此樓現在該餘半邊。估計此樓當初佔了兩個門牌號數,佔地也至少兩個地段。至於地段內的五個單位連地舖的地段分配如何細劃,我懶花工夫思索追查。彌敦道在九龍半島,是半島甚繁盛的街道,拆建的可能甚多。想另半邊樓年前被隔壁商業大樓富時中心的發展商收購,最後那半邊樓連同商業大樓所處的地段一併發展,建一樓先拆半樓,現在樓就餘下半邊兒。這種事例在香港不少。

不過半邊樓的顏色該不是來自賣半邊樓的收入。老唐樓業權多分散,以前的業主也少有組織業主立案法團,賣樓的錢當年怕盡歸賣樓者,沒甚麼可能撥一點錢粉飾修葺餘下來的結構。這數年市區重建局和香港房屋協會等汲汲推廣舊樓修葺,別的不說,市區很多舊住宅大樓都給粉飾一新,外牆色彩斑爛。——想到這裡,對於懷疑市區重建局重建手法的朋友言,它的舊樓修葺計劃,想聽說時也可能覺得不是味兒。

幾乎漏提,第三層樓的窗框,該是原來的生鐵窗框吧?

(攝圖作文0001)

PM KLUUBB 2:八字頭的怒哀、喜樂與生活軌跡 198?s: Fury and sorrow, happiness and joy, and paths of live

Sunday, December 6th, 2009

前話:PM KLUUBB 1:這第三四代人

這是給1980至1989年生的朋友的聚會,也是1980年至1989年生的朋友給此時此地的聚會。

日期: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30至6:00-7:00(視乎討論氣氛而定)
地點:港島灣仔軒尼詩道富德樓天台
模式:先座談,後閒談,設中場休息

顏冊報名處
亦可用電郵或留言報名

帶頭嘉賓:
李學斌(1980年生)
june23rd(1982年生)
aster(1983年生)
朱天韻(1983年生)
周澄(1986年生,活躍社運,閒時亦愛沉醉光影文字)
阿捷(1989年生)

主持:
小風(1990年生)

2009年12月: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快將成為歷史。下一個十年開始之初,八十世代要開始面對他們的人生一枝花(三十歲),或仍在享受他們的雙十年華。而上一個十年在此地掀起的世代爭論,相信仍會帶到新的一個十年。

這一次的PM KLUUBB,會在下一個月的第二日,還希望帶上回「透過座談或閒談的氛圍,各人互相述說、爭辯、認識,然後再想『如何活下去』,和『為何如此活下去』的問題」的目的,將世代對世代的目光稍為集中到其中一邊,甚至是,「第四代」的其中一班人,「八字頭」,或「八十後」,即1980至1989年出生的朋友,讓他們講自己的和看到的怒哀,喜樂和生活軌跡,也看看前路可以如何走。

排怒哀在頭,或者因為2009年的大小事件前後,布滿八十世代的反應和抗議聲,也因部分八十世代的鬱悶甚為顯眼。喜樂,一在怒哀之前,一在怒哀之後,八十世代在都市生活仍汲汲找尋調劑自己的方式,或遊戲,或拍照,或打字,或恥笑,或美食,或消費,或行山,或耕作,或作畫,或看電視——與怒哀連成像過山車軌的生活軌跡,並看似通往日後。而這一代若繼承不了父母同年紀時的希望,也怕隱約繼續還是有百樣人。

請來的六人都是自己認識的,除了李學斌參與過第一次PM KLUUBB「這第三四代人」外,其他五人(除了周澄?)都可能是閒談會的新主角。他們和主持的介紹,稍後貼出。

月經就月經唄

Monday, December 8th, 2008

比較早出現的巴士廣告。「小姨媽」商標右下方可見「月經罩杯」四字

比較早出現的巴士廣告。「小姨媽」商標右下方可見「月經罩杯」四字

今早乘車上班,從所乘的九龍巴士車窗偶望窗外街景,先後見另兩輛九龍巴士展示橫幅月經用品廣告——既然人家清清楚楚的印上「小姨媽月經罩杯」七個大字,還要說甚麼「月事用品」,「女性衛生用品」的(近似)婉轉字眼?惜沒把所見拍下來,有待其他朋友或自行補上。

月經罩杯在香港是新產品,在其老家美國已有十多年歷史,草草搜索到的資料說它供內用,用者把它從陰道內推,以蓄經血。就此一提,並非全是意念較新鮮,產品剛開售,而是終於有商家打破似明又似不明的,銷售月經用品的禁忌,就是不提「月經」這兩個字。依稀記起,此地有供月經產品電視廣告的明文指引,指明不得出現紅色液體,怕觀眾直接聯想至經血云云。月經來時稱「不方便的日子」,女性生殖器所在稱「女性特別部位」等,未知是否亦有指引,還是貫徹那指引的「精神」。而坊間對月經的代稱「M(ensturation)」,和「大姨媽」,記得前者在月經用品廣告出現過,後者未嘗聞之;月經罩杯取「小姨媽」這中文牌子名,則或可在珠三角打響頭砲。

誠然,除衛生考慮外,坊間對經血的不祥和性聯想根深蒂固,除了「通經」時才提一提外,以前公開談月經多有忌諱,但至今——或近年,我懷疑自己還是孤陋寡聞——才有商家把題目寫明,怕也是猶豫過久吧?

20081210 補記

香港分公司修改了產品稱呼,復用「生理衛生產品」這一雖專門,但難免聯想到妥協的字眼。品牌仍叫「小姨媽」。或都是生意經。巴士廣告照片稍後補上。

保烽火台,也就是支持烽火台,何不因此給烽火台送禮?

Wednesday, November 19th, 2008

活動顏冊(Facebook)專頁

對香港中文大學的師生——特別是本科學生——,常稱「烽火台」的大學廣場,豈止是拍畢業照的背景?一台一門,都是大家的老朋友。

未入讀中大前,報章的中大照,總有些在烽火台取景;電視台檔案影片的拍攝位置,也就是烽火台。到中大辦理入讀手續時,在邵逸夫堂前一下車,穿過百萬大道那刻,烽火台就看著新生,也目睹新生揮汗喊口號,「互片」。開學後,舞蹈學會的年度表演,學生會幹事或其他會社辦的精彩或不精彩的論壇,學系系會新內閣(「莊」)的莊相,因為某些大事而來的集會等,都選在烽火台舉行。你我或有時輕狂一下,在此閒坐。就算二千年後,前身是停車場的范克廉樓前文化廣場(「文廣」)分擔了烽火台的任務,但它仍是它;就算你不顧它發生的事,你還是會聽過門的傳說,還是會看到它,不管你匆匆而過,或閒庭信步。

聽說老朋友有難了,應當支持。趁下月二十六日拆禮物日(boxing day),大家狂歡後又充份休息了,在碩大的老朋友前,替它拆禮物,當場送給它,時為朝十至晚十,如何?

大學校長劉遵義就拆遷烽火台會見師生的報導(1)
保烽火台顏冊(Facebook)小組

供日後備忘: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部分結果並筆記

Monday, September 8th, 2008

原貼於大力灰狗blog,此版本略有修改。

地區直選方面,港島陳太方安生女士以降的四二局繼續維持,范太徐麗泰女士留下的空位給reginababy「取得」,「蔡蔡子」蔡素玉沒余‧柯德莉那麼好運,何ee重返議會,但至少要擺平同路人中不滿之眾,否則連任路難。

港島勝者:曾鈺成、葉太劉淑儀、陳淑莊、余若薇、甘乃威、何秀蘭

九龍東三二局變fifty-fifty,人腳背景如舊,只缺「大班」鄭經翰接班人,「陶竹園」陶君行博盡矣。「嫺姐」陳婉嫺保送黃國健,算是光榮引退。

九龍東勝者:黃國健、陳鑑林、梁家傑、李華明

9west「鼠王芬」梁美芬由黑馬變微冷後又獲選,「取得」新設一席,打敗「毛毛靜」毛孟靜與「四得北神」田北辰。黃毓民突發神威,以高票廁身前列。其餘三固有黨派保住議席。綜合各路評論,鼠王芬集專業、名氣、新教、近建制、非建聯於一身,或開「毒辣」(唔係,「獨立」)當選新方程式。新局為三二,或三一一。

劉千石從爭戰勞工鬥士而成現代版徐庶,「大浪淘盡千石」,旁人聞之或不免唏噓。

九龍西勝者:梁美芬、李慧王京、涂謹申、黃毓民、馮檢基

新界東「占士田」田北辰下馬,兩兄弟選兩兄弟敗。缺口由泛民補上,黃成智又演回歸議會戲。劉慧卿趕潮流告急告急又告急,保住一席,無大意外可做滿二十年直選議員。「長議員」梁國雄連任,據聞得票更多。「影印之星」陳克勤夥拍「沙田左霸王」劉江華入局,左霸王團隊以六位數票數稱雄全港。龐愛蘭似稍欠人氣,未及梁美芬「獨立」之勢。「公道湯」湯家驊被同路人指稱名不符實,仍可「上桌」奉客。蕭思江無位入楔,中產老師李子榮打不進中產市場。五二局。

新東勝者:劉江華、陳克勤、鄭家富、黃成智、梁國雄、劉慧卿、湯家驊

新西新出一席,換來王國興代工聯會於未來四年「為您匯報」。周太太梁淑怡又敗,自由四隊全輸。「鬍鬚俠」張超雄落敗飲恨,有人愁時有人舒一口氣,只嘆”come out”太遲,名未能大揚。「高達」李永達又告急,急到返局。五三局。

新西勝者:譚耀宗、張學明、王國興、何俊仁、李永達、陳偉業、李卓人、梁耀忠。

功能組別泛民至少四席;醫學界郭家騏給「騮騮」梁家騮打敗了。旅遊界謝偉俊低空掠過,兩三屆耕耘終有回報;工程界何鍾泰,資訊科技界「達人博士」譚偉豪,亦是低空掠過,後者贏得更險,一眾莫查理乃光粉絲恐怕扼腕連日。「波波」陳茂波終於打敗「方卓如」龔耀輝及試圖連任的「譚c9」譚香文(兩連敗),圓議員夢。

埋單計數,直選三十席,建制派11,泛民19,總數依舊;建制派新東失一席九龍西得一席,泛民反之。泛民暫有23票,格局小輸,蓋功能組別已失會計醫學二席,來日未何知也。

短說:誰是贏家

Monday, February 11th, 2008

沒有人是贏家。而現時的贏家,是大眾既反叛卻又要安穩的心,還有各自固有的道德觀;兩者導引我們的想法、言論和行動。

近事小感

Wednesday, January 30th, 2008

幾無很好很強大,多有很黃很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