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甚麼模樣


南鐵路總站前地


鐵路總站的彩色玻璃裝飾

南鐵路總站

東行近十九個小時後,又一趟從利維夫始,至哈爾科夫終的臥舖客車抵達終點。夜深時火車在基輔停的稍長。跟利維夫建城約八百年,或基輔逾千年的歷史相比,哈爾科夫剛逾三百六十歲,尚算年輕。其鐵路總站在市中心,北面市區沒有同規模的鐵路總站,卻冠了一個「南鐵路總站」的名。建築嘛,它沒有利維夫的古典或新藝術風格,屬二次大戰後重建,有大門柱子列陣,還有一對高鐘樓,大堂有天花裝飾,過道有市內名勝的彩色玻璃。

哈爾科夫鐵路總站跟基輔一樣,也有地鐵站相輔,但一出大門,站前廣場的面積和模樣,就把基輔比下去。基輔總站老正門外不遠就是車道,再遠些便是大巴站,南正門外不遠又是車道,對面好些商場,都沒有如哈爾科夫般有個不窄的站前廣場,陳雕塑擺鮮花。

住處

2012歐洲國家盃決賽週前,我在網上找到的哈爾科夫廉價旅舍不多,只有在鐵路總站不遠的Old Kharkov,位置價錢都合適。它離鐵路總站兩個路口,平房一幢,藏在大街後的某個院子裡。與其說它是旅舍,不如說它是家庭小旅館,真真正正的「民宿」。店主一家把家裡兩個房間當客房,在浴室放了兩個淋浴間,可住共四五個客人,客房裡也沒有廉價旅舍的雙層床。

我被分到雙床房間,有一個愛爾蘭裔的小個子英國人M同房。短短兩天兩夜,多見他用手提電腦看網球比賽,或跟年輕女子網上聊天。女子國籍不明,聽口音當是歐洲人,英語倒是流暢,但間中反問男人他剛才說的字詞究是何解。

到了2012年,城裡多了廉價旅舍,不過它們生意是否興隆,也非我可盡知了。

中央市場、三教堂和憲法廣場


從坡頂回望聖母領報座堂,層疊橫紋像千層糕

哈爾科夫市中心西南給兩條河分開:洛潘Lopan(Лопань)河割開東西,哈爾科夫河斷南北,兩河在旅舍東南角交匯。洛潘河河套的北方是中央市場,我沒細細參觀,只是草草看過賣雀鳥飼料的一角。中央市場靠洛潘河走一個街口,就到卡爾‧馬克思街的東端;街的一號房子卻是座正教堂,那叫聖母領報座堂(Благовіщенський кафедральний собор / Annunciation Catherdal),外牆的層層紅白橫紋由底上延到頂穹頂尖。而家鄉中環畢打街多年前拆卸的郵政總局,外牆也是紅白橫紋層層疊。它們都是二十世紀初的建築。


聖母升天座堂

向東過橋走到對岸,再上坡,到了縱貫的大學(Университетская / Universitetskaya)街,左右也見教堂。右邊的窄長教堂是聖母升天座堂(Успенський собор / Assumption Catherdal),地勢比聖母領報座堂高,鐘樓也比聖母領報座堂高約十米,即九十米,亦更老,現有的一座在1780年祝聖啟用,在其後的120年裡,它是城裡的正教座堂。左邊有個基督裹屍布修院(Покровський монастир / Pokrovsky Monastery),在十七世紀末落成,裡面有兩座教堂。


我在修院沒拍到好照片,用牆邊的油畫集市充數


熊記糖果


憲法廣場車路的商店櫥窗


憲法廣場車路東南角

修院南邊有個公園,日間是油畫集市。與家鄉相較,我家鄉的平民畫師就沒此福份,他們往往要倚大街不營業的商店外牆,把字畫如海報般陳列求售。修院對面東邊有個憲法廣場(Площадь Конституции / Ploshcha Constitutsii),廣場上有紅磚砌成的房子,現已是歷史博物館;廣場下面就是地鐵歷史博物館站和Radianska站,兩站連在一起,好讓乘客在此轉車。廣場上博物館外還是個露天博物館,展品屬戰車、火砲和戰場用的阻拒等等,包括一輛在俄國內戰期間,紅軍俘獲的英國坦克。想到二次大戰時,納粹和蘇聯爭奪此城先後打了四場大戰,在歷史博物館外添大型的軍事展品,就容易明白其意了。廣場西邊的南北車路也叫憲法廣場,其北端是廣場的東北角,向南伸延五百多米。這段路商店較多,其中有過百年歷史的糖果店「熊記」(Ведмедик / Vedmedik),而房子不少都是戰後的史達林風格,但規模遠不及基輔何里夏大街兩旁。

連接兩個廣場的Sumska,或Sumskaya


現代風的歌劇院


鏡子泉在後方

憲法廣場東北角可以望到全國連鎖的烏克蘭半自助食店Puzata Khata的分店,那也是長街Sumska(Сумська;俄語拼法Сумская)的南端。大街長四公里多,向北上的首段四線雙程行車,稍窄,待到歌劇院時才多添一線。歌劇院在街西旁,是當代的水泥建築,方正宏大,難尋古典優雅。歌劇院對面的噴泉戰後不久建成,叫鏡子泉,或因泉旁池水有時平如鏡。中間的白色高亭如龕,是城中的標誌之一。據知夏天某日,青年會聚於鏡子泉一帶水戰解暑。


那天我到的自由廣場是個兒童樂園,有歡笑聲也有馬戲帳旁的動物糞味。背景是哈爾科夫酒店


此列寧像在2014年9月底被拉倒


國家工業樓


明斯克的政府總部,建築風格算是國家工業樓的近親

由歌劇院一直沿街北上,經過舒夫真高公園後,又見到一個廣場。自由廣場(Площадь Свободы / Ploshcha Svobody)在蘇聯時期叫Dzerzhinsky廣場,此Dzerzhinsky者,KGB前身契卡的始創人是也。廣場沒被大街斬開,從大街向西伸延,一片平地,市內不少大型活動在此進行,廣場西陲則有列寧像鎮守後面圓環的林木。和憲法廣場一樣,自由廣場下也有兩個相連地鐵站:東南的大學站和西北的國家工業樓站,功能跟憲法廣場下的一對地鐵站相同。國立哈爾科夫大學的兩幢大樓分別在憲法廣場西邊圓環的南北兩處,圓環西北方的白色方正高大多層建築物,則是1928年落成的國家工業樓。它雖也是史達林時代的建築,但它的建築風格和後來的史達林古典風不同,沒有牆身綴飾,亦沒有古典大柱,而是甚具現代風味的方直線條和大大窗戶等。最初興建這幢結構主義風格的大樓時,蘇聯有水泥,但無後來的起重機和建築機械,用的只有手動工具。它跟白俄羅斯明斯克(Minsk)的政府總部建築風格相若,都是水泥大樓,均能熬過後來納粹德軍西侵,屹立至今。

廣場東南有少年宮,我在宮裡的半自助餐廳,第一次吃基輔雞,脆皮厚,肉團小。廣場西面圓環有條車路向西南的低谷伸展,車路上有條拱橋,連接路南的動物園和路北本供國家工業樓職員居住的公寓樓,橋欄掛了不少同心鎖。我過橋後,看到國家工業樓的背面,外牆一片斑駁——我趕在修葺完成前看到半新半舊的外牆。

夏遊烏克蘭目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