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餘下半邊兒


20091220 17XX 旺角彌敦道581號

20091220 17XX 旺角彌敦道581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的樓房大都比以前建得高一點,好爭取多點空間。1950年代至1960年代,升降機未算太普及,不少住宅樓建的五層高、七層高,或過十層高,都沒升降機,連接各層的是樓梯,不及西洋有升降機的數層樓公寓「先進」,都叫「唐樓」。

那時代較小的唐樓,如照片所見的,高約五六層,一層樓一條樓梯兩個單位,後兩者可用「一梯兩伙」說之。地面一層通叫「地下」,多作商舖,前舖後居或作坊較少。

此樓現在該餘半邊。估計此樓當初佔了兩個門牌號數,佔地也至少兩個地段。至於地段內的五個單位連地舖的地段分配如何細劃,我懶花工夫思索追查。彌敦道在九龍半島,是半島甚繁盛的街道,拆建的可能甚多。想另半邊樓年前被隔壁商業大樓富時中心的發展商收購,最後那半邊樓連同商業大樓所處的地段一併發展,建一樓先拆半樓,現在樓就餘下半邊兒。這種事例在香港不少。

不過半邊樓的顏色該不是來自賣半邊樓的收入。老唐樓業權多分散,以前的業主也少有組織業主立案法團,賣樓的錢當年怕盡歸賣樓者,沒甚麼可能撥一點錢粉飾修葺餘下來的結構。這數年市區重建局和香港房屋協會等汲汲推廣舊樓修葺,別的不說,市區很多舊住宅大樓都給粉飾一新,外牆色彩斑爛。——想到這裡,對於懷疑市區重建局重建手法的朋友言,它的舊樓修葺計劃,想聽說時也可能覺得不是味兒。

幾乎漏提,第三層樓的窗框,該是原來的生鐵窗框吧?

(攝圖作文0001)

4 Responses to “樓餘下半邊兒”

  1. 方潤 Says:

    有些樓好像一開始就是一樓一伙的吧﹖

  2. 小P Says:

    看你的文章之時,正看著紅磡樓宇倒塌的新聞。以為你寫這個,看清楚原來不是。今天乘小巴回家得從家維村繞經佛光街、高山道、浙江街、落山道回上鄉道。我星期六雖未能跟你吃飯,但可否六時來到我區會面?已約好Stephen六點在我區見面,我惟須2015到太古城。

  3. 黃力 Says:

    re-re 方潤:亦有。不過要睇睇條梯個邊邊係咪有o的唔整齊,就估到本來座樓係咪一梯兩伙。

  4. 網頁設計 Says:

    香港的樓房我也覺得真的蓋的比較高..每年到香港的我很喜歡維多利亞港..因為可以看到大樓的燈光秀還有悠閒的走在星光大道上..看看夜景真的很美..可以看到一棟一棟的建築物都很高..香港的建築或許和台灣有一點點不同..不過相處文化上都還蠻可以適應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