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堆
聽說過不少「代表香港」的飲食,若說「代表香港人」的飲食,則少聽說。我現舉煎堆以代表香港人,不只為應應節,而是環繞煎堆的一些老諺語,確反映了不少香港人的日常性格。
講老諺語前先講講煎堆來歷。手邊的文字說,煎堆初見於廣東北部南雄珠璣巷;南宋末年一場反丞相賈似道的兵變,使得珠璣巷的居民南遷,煎堆也被帶到珠江三角洲。以此推之,煎堆也因珠江三角洲包括了香港,區內人民流動頻繁,傳入香港。
我排的第一條諺語是「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煎堆色金黃狀圓滾滾,圓則可喻做人該圓滑,也該少稜角,容易的趨及有利處。金銀滿屋呢,這觀念流傳至今,農曆新年傳說得最強烈。表面是句祝福話,但也不妨說是種生存態度:就是賺來金銀,都先積給家庭所需和改善生活,若情況非常,「滿屋」之「屋」所蔭的,就可能跟自己相善的自己人,可以是部分跟自己關係較好的家人,也可以是關係要好的所識。而金銀亦可延伸至財貨與諸般好處。
次是「年晚煎堆,人有我有」。雖現下並非家家必置煎堆,人人亦非各手持一兩個,然而「人有我有」的群眾力量,依舊屹立不倒。若說是必要的規範或必需品也罷了,有些東西沒到手,有些事不去做,確怕被人排擠恥笑,怎麼樣都要人有我有;能承受得隨沒有而來的後果,個人修為或許能再上一層樓。不過,跟隨主流,人有我有也不見得一定是壞,有時可保命,有時可從服膺當中煉得忍耐的本領。
還有「冷手執個熱煎堆」。冷時得熱物暖和暖和,一如久旱逢甘露,好運氣誰都愛。不過這七字說來,有時也有漁人得利的意思——一眾賀漁人的好運氣,而漁人見到的鷸和蚌,牠倆你爭我奪,最終一場空,復被旁人嘲弄幾番。
上述態度想法等是好是壞,暫未想到如何斷個分明,所知的是,我不少時候會跟這些態度想法相左,人有我偏是無。雖然如此,年初一已過了一小時,「新年好」這三個字,不能人有我無,在此仍祝大家新年好。半氣半開玩笑下想寫在揮春的八個字「報仇雪恥」和「取而代之」,暫且擱到一邊去。
舊賀年文
豬年金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