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的老去青春
Monday, October 29th, 2007
日期:2007年11月10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00至6:00-7:00(視乎討論氣氛而定)
地點:KLUUBB(港島灣仔軒尼詩道367號富德樓14樓)
模式:先座談,後閒談
帶頭嘉賓:
呂大樂(《四代香港人》作者,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師)
梁文道(多面向文字寫手,八月以「時間站在我們這邊」論,進入世代交替的討論)
何翹楚(專上學院文化及媒體講師,報章星期日專欄寫手,網站懶協「主席」)
李學斌(未及三十,網上多面向寫手,現職電訊網絡工桯)
顏冊報名處
亦歡迎留言或電郵報名。
跟座談閒談會有關的文字
這個下午主要想談的是第三四代人究竟是如何活著,為何如此活著,還有是如何不如此,為甚麼不如此。也歡迎其他關於四代人定義,和隨之而來的種種話題。不太希望它變成一面倒的訴苦會,而是想透過座談或閒談的氛圍,各人互相述說、爭辯、認識,然後再想「如何活下去」,和「為何如此活下去」的問題。辦這次座談會也有一點自私的動機:也乘機進一步認清自己,因為我今年三十歲。
我今年三十歲,避不開看談三十或談同輩處境文章的誘惑。雖然說,好些跟我有交往的人,如好些舊同學,得到父母輩眼中不俗的收入和事業,也走在父母輩走過的路上,結婚生育,但我非如此,也同另一批三十前後的朋友,在月入一萬三千塊港幣的據稱平均線浮沈。今夏呂大樂的小書《四代香港人》出版,把香港眾人按年紀劃界:戰後嬰兒是第二代香港人,1965年至1975年生的是第三代,之後十五年出生的就是第四代了。與第二代香港人比較,第三第四代香港人青年壯年出頭的機會比較少,也往往被第二代人指指點點。書出版後不久,不少七字頭朋友紛紛和應。
他這觀察並不特別新鮮。他幾年前在《誰說家長一定是好人?》已提到大人的目標像不斷遷移的龍門柱,教下一代——不少該是第三或第四代人——疲於奔命。不過,他不因對他們的看法,而吝嗇批評他們當中的一些做法。由於他先提出這分類法,固應請他為其中一位帶頭嘉賓,就是以發言引導吹水的嘉賓。另一理由,也是想他筆下的第三第四代人,自己說明自己的現況,這些人可以是到來的聽眾,也會是其他嘉賓,包括梁文道、何翹楚和李學斌。
梁文道,年三十七,報刊欄目多見其文,以前有劇評和時政評論,今時還有時政評論,以及飲食文字。他不見得直接回應四代論,但他在皇后碼頭清場前不久,提出「時間站在我們這邊」的說法,而「我們」,也就是參與皇后碼頭抗爭最力的一群,很大部分都是第三或第四代人,梁自己是第三代人。「我們」的他者,與「我們」在事件對峙的,不少是第二代人。呂大樂在後來的一篇評論裡引述他一個同代朋友的話,說「時間仍在我們這邊」——世代對立只是對立的一端,年歲也不是決定立場的唯一因素,但至少,這樣寫已把兩個人都捲進這場世代討論裡。
何翹楚,廿九几。Blog平台未廣被採用時,她已用html構建最初的「懶惰人生協會」(「懶協」),可謂未聞blog,已先見blog,寫生活寫時事寫朋友寫女性。專上學院文化及媒體講師,有時寫點報紙文章。她嘗試整理友儕間的「女人仔」論說,兼連結「四代香港人」的說法,寫成〈女人仔〉,引起一些共鳴。
李學斌,1980年生,農家子弟,硬漢子,死死主義者。網上寫作不斷,題材包括時政、歷史、經濟分折、生活雜談、命理、電玩、中大事、性愛,亦是ASCII圖能手。現職網絡工程,但網友最記得他的,恐怕是資料足,分析強。
而我,當個說開場白的主持好了。多說話的話我會趕客。遺憾的是四人的面向有點成就偏向,位置是,事功也是。所謂的平凡人或未出頭未安穩的嘉賓沒有,已上岸的,又樂於其中復願指點江山的第三或第四代人也沒有。就是有點偏頗。
參考資料
呂大樂〈香港四代人〉
呂大樂《四代香港人》(書)
呂大樂〈世代之爭 關乎政治〉,兼附梁啟智小評
梁文道〈時間站在我們這邊——給林鄭月娥的一封公開信〉
何翹楚〈女人仔〉
李學斌〈我們這一代〉
黎凱欣〈我們的30世代〉
梁啟智另一些有關三十世代的筆記(一、二、三)
小西〈沒有解殖的困境﹕有關「世代論」的階級與後殖民批判〉
00
久違七年,重回台北。又是十月時,天又是灰濛濛,有時小雨。儘管如此,還是有點著意避開好些以前去過的地方,到了另一些新的去處。這回也沒有甚麼「大事」要辦:七年前做的一些訪問筆記,還是沒整理成文;今回不過是走走看看,見見一些住在台北的朋友而已。
市內
01
再一次住在一樂園飯店,再一次常常出入西門町。西門町繼續早上冷冷清清繼續中午過後遊人如鰂,各式潮流店、老歌歌廳、獅子林(和停擺經年的一對觀景升降機)和謝謝魷魚焿都健在,但漢中街45號附近,我七年前離開台北時吃最後一頓午飯的老劉牛肉麵,已被一爿潮流店代替。漢中街45號地下的門面依舊。
02
友人O帶我進誠品信義店和台北101(相片),也經過東區。沒有登上台北101觀景台,卻在台北101的某道路橋,聽到有節奏的,路拱(ramp)被車輾過的聲音。途中見過四支燃著仙女棒交集的光景。
有相識把東區跟賞心悅目的女生相連。或者時間不合,或者來去匆匆,沒在東區碰到特好看的女子。結果未能證實。
03
書店。書店進過,但只給自己買大台北地圖,蓋書櫥空位無幾,很多書還未開始讀。情況雖相近,影碟卻買了四片,因為廉宜故。
04
台北之家和光點台北在以前住過的旅館附近,上次來時未啟業,今次是慕名而至。沒喝茶,卻趁機看一場費里尼。最終如意算盤只響數聲,飯氣攻心,放映中途睡著了。也因此猶豫十二月該不該大舉購票看費里尼。
05
到過天母,除了百貨店和中山北路一帶,都比較靜。天母的老居民CI說,國外人住天母的較年前少了,房價也被信義區超過了。離開途中經過士林劍潭,沒有下車重訪,最後錯過了傳說的大塊炸雞排。
06
某天早上想趕及找到地圖集介紹的美味飯糰,但到後找不著店,飯糰嘗不到,然後走進附近的牯嶺街。楊德昌十多年前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看過兩次,然而事過甚久,記得電影提過中山堂,記得有老舊日式民房,卻不記得裡面的牯嶺街是如何模樣。
牯嶺街南端都是尋常的水泥民宅。該段街有牯嶺公園,拱門形裝飾(相片)羅列里長治績,但「監視系統有目共睹」這八字,打算於門聯位置留之數十年,怕是有點奇怪了。牯嶺街北端有些舊書舖和郵票社,都過門不入,只進過街末的牯嶺街小劇場大堂一看。
07
沿汀州路三段北走,再沿羅斯福路四段南行,午遊公館夜市。或因過了午飯時間,賣吃食的店家多已開門營業,而我在台北吃食的事兒會另文再說。公館站旁有水源市場,處地下和第二層。地下(即第一層)蔬菜販不少,然而地面不及香港市場濕潤。亦一遊晶晶書庫,見過修傘賣傘的店。
08
午遊公館夜市後,進台大看看椰林風情實是如何。椰林大道也者(相片),是兩邊植高椰樹的寬道,一端連接主出口,一端連接主圖書館。另有小椰林大道。
台大的腳踏車很多,似因方便交通而成了傳統。腳踏車之多,也養活了校園內的腳踏車修理店。
(未完待續)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徐志摩
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館外攝。
有了照片貼在泊,你我雖可忘記,但痕跡恐怕長留。
然而,四人分持燃著的仙女棒又交會時,會更光更好看。但不及按下快門。
20071019後記
另一次有關而不在即時察覺的交會:見葉一知〈Facebook邪事之他鄉「遇」故知〉
下文全屬虛構 The following text is ficitional
即時發布 Immediate Release
主席女士:
1. 我明白各位議員和大眾時間寶貴,希望盡快得悉來年度施政報告的內容。不過,在簡介施政報告具體內容之前,請容許我先介紹今年施政報告的標題。
2. 近年來,大眾愈來愈關心施政報告的內容,對施政報告內容的期望也愈來愈高。這除了證明大眾關注政府施政,亦提醒我們準備施政報告時,不能掉以輕心。
3. 施政報告是來年度政府行事的主要指導性文件,理應體現政府的工作文化;而在施政報告體現政府的工作文化,亦與政府大力推動社會各層面文化建設的方針相呼應。政府人員計劃時務必周全,施政時務必有效,加上政府對內對外通訊使用公文式的行文用字日益普遍,這三點是近年來政府工作文化的特色。因此,我將今年的施政報告命名為「進行縝密計劃 作出有效施政」,令大眾一看即知政府的工作方向和目標。以下我會簡介施政報告的內容,然後再深入討論來年度的各項施政綱領。
(下略)
剛過的星期六,開泊三週年。去年不記,今年補記。但若說在網上胡言亂語,該自1996年七八月始,但正日已忘,所以開泊日是否要大肆慶祝,看來已不太重要。
而話太多,心神時間太少的想法,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