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香港國際電影節心水片目 (電影)


2004 hkiff cataloguePosted by Hello

竟然在節後才貼出來,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沒法子,我
寫的太慢。附圖是畫麥兜麥嘜的麥家碧,為今年香港國際
電影節而繪的。
—————————————————————————
1
Osama

阿富汗在新世紀的第一部長片,講的不是曾來作客的大首
領,而是一個剛消失的,恪守經書教導國度下的故事。由
經歷過如此生活的人親自演繹,更見真實。

2
At 5 in the Afternoon (Panj e asr)

Makhmalbaf家的老爹Mohsen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倒台前,
先在老家伊朗拍攝Kandahar(2000),再寫文悼念被炸毀
的巴米揚大佛;及後塔利班被本來對它愛理不理的英美兩
國趕下台,他實地拍了Afghan Alphabet(2001),教我聯
想到他的同胞Abbas Kiarostami十多年前的《春風吹又生
》(Zendegi va digar hich/And Life Goes on…,1991
)。長女Samira拍的新片,同趨老爹的志趣,成為家族阿
富汗電影系的新成員。此片可與她首作《蘋果姊妹》(Apple,
The,1997)和之前提及的《Osama》相比較。

3
Joy of Madness (Lezate Divanegi)

Makhmalbaf家二女(兼是老么)Hana說姐姐拍《At 5 in
the Afternoon》的故事。此片難免不提到阿富汗和阿富
汗女性。十四歲的少女講二十四歲的姊姊,和一個教人沈
重的國度,會是如何的一番景象?

4
Crimson Gold (Talaye Sorgh)

以前曾經說過,我有追看某些導演新舊電影的習慣。Jafa
Panahi的新片,手法承接前作《Circle, The》(2000),
對德克蘭和下層社會的關懷依舊,但主角變了男人——沒
錯,是大家以為比較處於優勢的男人。可一個窮字,又演
出另一個故事。

5
煙飛煙滅
6
胭脂扣
7
阿飛正傳

有些本地的老電影,首次上映時你不去看,後來有了錄影
帶或各式光碟,補看過或沒補看也好,始終仍想在電影院
看底片版。我今年選《胭脂扣》和《阿飛正傳》,就是如
此,多於紀念張國榮或梅艷芳。而《煙飛煙滅》跟《胭脂
扣》同場放映,於是多了個看唯一張國榮執導電影的機會
,相信會有意外驚喜,蓋「演而優則導」不會是句空言吧

8
Happy Berry

今年起因工作需要,必須多看泰國電影。一月到曼谷參與
曼谷國際電影節時,看過兩部觸及現下曼谷年輕人生活的
片子:《Fake》(Thanakorn Pongsuwan導,2003)和《Omen》
(Thammarak Kamutamanoch導,2003),但都調子稍嫌沈
鬱復嫌太辦公室,此片講熱熱鬧鬧的開店青年,看後能否
振奮人心?

9
Adventure of Iron Pussy, The

曼谷觀影之旅來去匆匆,連節內選映的泰片都未能盡覽,
遑論這臨時退出的數碼長片。幸好還有(!?)香港的電
影節,可以補看易服男Iron Pussy如何大破毒窟。

10
Beautiful Boxer

男子身女兒心,Toom小弟(或小妹,Nong這個字剛好在此
呈現了它的流動性)如何憑一雙手,經被視為陽剛的擂台
圓夢?又是早前未及欣賞的泰片。

11
OK Baytong

泰南數府的伊斯蘭恐怖襲擊,至少已擾攘大半年;本片將
時事題材跟心靈交戰共冶一爐,可看看導演的平衡功力。

12
Gagamboy

因為電影節的中文譯名「蜘蛛俠百戰蟑螂精」,因為用上
土法特技,教我想起四十年前的港產奇幻特技片。菲國二
十一世紀的出品,跟老港產同類的距離有多近/遠?

13
15

在曼谷國際電影節的驚鴻一瞥:紅底白字的「我要死」紙
牌,和少年的福建話交談——雖然未看過《Trainspotting》
(Danny Boyle導,1996),但已對這新加坡遠親翹首以待

14
冬之日

好久沒在電影院看動畫了,上一次是兩年多前。沒打算看
動畫短片,隨意在五部長片選一部,還要是目錄裡劇照較
大的那一部,分明冒險。但電影節的驚喜,不少就從冒險
而來。

小後記:
此片以一篇連句帶引,眾動畫名師各依安排,負責演繹上
一句和自己的一句,有如詩人接力完成連句般。各人的動
畫風格大異奇趣,粉彩炭筆油彩水泥膠木偶CG都有,多看
動畫的觀眾想可一一細拆各節風格,我卻只能說句客套的
「真是目不暇給」——也要誠實說,累極而睡。

後一部詳細介紹連句,又讓各製作人介紹自己負責的一節
,從中又看到動畫界的一點眾生相,和各人輕鬆甚至佻皮
的一面。

15
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從哪裡聽過這片子呢?不記得了:但記得這名字,於是想
一探究竟。

小後記:
關西震後餘波,和日本經濟在泡沫爆破後的呆滯,都反映
在片中;而片中的角色,儘管都活下來,但大都真的如片
名說,「心中未遂」,有願望都沒能達成。

16
不見

「不見不散」,在曼谷看過蔡明亮的《不散》(2003)後
,焉不能補看他愛將李康生執導的《不見》,以成全璧?

17
Save the Green Planet!

看此片其中一張宣傳海報,以為它是環保電影——不是把
舊作「循環再用」,而是著實宣揚環保。但一看此片的劇
情簡介和評論,才發現它也帶少年一己的痛苦。

18
Samaritan Girl

好心的撒瑪利亞人扶傷救難,為朋友的「撒瑪利亞女孩」
又會做甚麼?金基德繼《Bad Guy》(2001)後另一部年輕
妓女的故事。

19
Father and Son (Otets i syn)

聽了此片的一些消息後,當然想到Sokurov的前作《Mother and
Son》(1996),但亦想起蔡明亮《河流》(1997)片尾父
子在三溫暖纏綿的一幕。Sokurov的父子關係,究竟是怎樣
的景色?

20
Distant (Uzak)

影片簡介差點變成「群導耀Ceylan」,將片子跟大堆名導滴
血認親。且慢,我看此片時應提醒自己,這部片裡導演Ceylan
的個人特色究竟在哪裡。

21
Not on the lips (Pas sur la bouche)

隨著歲月流轉,從六十年代初一路走來的法國導演,肯定
買少見少,到現在還能拍電影的,新作總有一定號召力,
當然新片是好是壞,依然要碰運氣。Resnais導的電影我只
看過《Hiroshima Mon Amour》(1959),這部新片類型不
同,能比較的元素減少幾分——或者不需趕忙比較,先當
看它是認識老手另一面的入門功課吧。

22
Flower of Evil (La Fleur du mal)

繼續懸疑,繼續中產,不過場域從《Merci pour le chocolat》
(2000)的法瑞邊境,搬回母國大西洋岸的波爾多。上回
Isabelle Huppert壓軸的飲泣長鏡一見難忘,且看Claude
Charbol今次又會安排甚麼樣的好戲。

23
Barbarian Invasions, The (Invasions Barbares,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 The》(1986)的預
言未嘗實現,看看預言家的近況也不失為好節目。魁北克
的法語著連著大北美的英語世界,又不失(或漸漸消失?
)自己的特色,看他們的鄰居想有有真知灼見,而這次的
解說,更是由預言家親自操刀呢。

24
Revolution will not be Televised

Hugo Chavez可謂政變的幸運兒,被推翻後依然活著,甚至
瞬即重新掌權(想想1973年智利的Allende吧。),但不管
南美哪國也好,華語世界因語言和傳媒取材的限制,這些
政變故事從來都鮮能成為我們認知裡其中一個深刻部分。
現在有機會了。

25
Corporation, The

片長兩小時半,算長吧。但它用來拆解我們每日生活必然
遇到的一種人——「企業法人」,其實不算長。片中左翼
和新自由主義派均有代表出場,左翼鏡頭下的兩邊對話,
會是甚麼?

小後記:
新自由主義派的代表是佛利民(Milton Friedman),他只
出鏡三次,兩次講解經濟學概念,另一次就是評論企業的
民主和問責性。企業高層也有一些,但除了Ray Anderson
以外,大多都只是解說自己公司政策,未能促成有效的辯
論。

不過若果你未嘗觸及左翼對企業的控訴的話,此片是部不
俗的入門片。數企業六宗妄顧四週人事物的精神病癓甚為
有力,而片子採用來自各處的片段,如新聞片、自拍片段
、模擬片段、舊電影和昔日宣傳片等,充實了此片的影像
元素。但在區域視野方面,主要只論及北美,南美和印度
例子各取一個,未必令東亞的觀眾感到貼身。

26
Love Parade, The (《璇宮艷史》)

香港的四五月老電影潮又來了!今年節目共三大項。紀念
Lubitsch的那個節目單,就選了這部曾被香港影人改編的
原典。

27

另一個回顧項目是清水宏101年紀念展——去年電影節不同
賀他與小津安二郎百歲冥壽,背後有甚麼故事呢?不管如
何,「簪」一名夠雅,復有田中絹代和笠智眾,我這樣就
被引過去了。

沒買票但仍想推介的片子

A
Dreamers, The

Bertolucci、《Last Tango in Paris》(1972),還有1968
年5月,已經夠瞧,可惜場次跟自己的時間表不合,只好等
電影院的(刪節)公映版,或/和令人眼花瞭亂的DVD版。

B
Triple Agent

《二重間諜》(Kim Hyun-jung導,2003)太悶的話,不妨
試試三重間諜的威力。Eric Rohmer今回想又叫片中人大講
特講,今回又會說出甚麼人生哲理呢?

C
Last Life in Universe

嫌《Blowup》(Michelangelo Antonioni導,1966)時空都
太遙遠的話,不妨看看日本人在當下曼谷的故事。沒買票
入場,因為有其他方法可看。

D
離鄉背井去打工

因為勞工、因為泰勞、因為台灣紀錄片,所以想看。張虹
女士,在《看不見的女人》(1999)後,妳會拍講東南亞
人在香港的片子嗎?

E
不散

「你知道嗎,這戲院有鬼!」蔡明亮的日本影迷來台加入
偶像的幕前演員行列,結果給他聽了這一句。而石雋和苗
天的暖心對話,把老版瓊瑤《船》伴身旁的陳湘琪,和辣
妹樣子的楊貴媚,不過只是片中教人期待的其中三節。我
早前在曼谷看了——捨一部泰片而看。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

(原載網上《青年人民》,並載「港仔自嘆」個人新聞台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