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Lunch Hour (生活+飲食)
Monday, March 8th, 2004二月十六日米果在她的《上班族酸甜記事報》裡,講台北
的上班族吃午飯難,於是回她一信,講講香港的午飯經,
幸被米果採用,並代起題。香港似乎不聞此說久了;孤陋
寡聞,只知三十年前的《華僑日報》工人版(哇,現在哪
有香港報紙有工人版?)不時有中環白領吃飯難的報導。
此題以前已寫過一次,故今回重寫很快完成。好了,且看
以下一篇。
—————————————————————————
今次談點香港lunch hour的見聞吧!
初中、高中、大學,然後當過記者、學校工作和新職的稅
務局,都是文職,這樣就五年了。記得以前念初中時,乖
乖的早上在學校飯堂獻金買券,到中午吃個汁濃的「碟頭
飯」,有菜有飯就是了,而且價錢廉宜。直到中學第六第
七年,才敢往山下那人稱美食之區的九龍城轉,豆花肥牛
等吃過好幾回,真不知前五年為何忍受得住。
雖說碟頭飯汁多,但久吃易厭,況且我漸漸欣賞白飯的甜
美味兒,後來跟碟頭飯疏遠了。林奕華寫過,香港人驚嘆
台式便當前菜之多,蓋那在香港是沒有的,就算所謂的台
式茶居,午飯賣的不過是送上兩三片包心菜或兩三梗芥蘭
菜心小白菜的鹵肉飯豬排飯。
當記者時跑財經線,碰上企業宴請,自是好菜,粵杭歐風
也嘗過;但平時吃茶餐廳或快餐店也沒問題——除了那可
厭的多汁碟頭飯(是故,得先向侍者喊聲「少汁」)。那
兩年有兩處值得說說的吃食處。2001年公司將由紅磡黃埔
花園搬至中環中心前,街對面的蔡瀾美食坊新開張,那時
又是財經新聞的淡靜期,不免多吃幾次金鳳的豉油西餐。
可惜鼎泰豐那時未登陸香港,否則又可寫它幾十字。以前
好像提過中環中心的福祿壽,26塊的兩菜齋套餐,稍貴仍
味美;當然附近的羅富記傳統廣州粥麵、蛇王滿和蓮香樓
,都好。
失業八個月後轉職學校,充當教師校長們的文職支援,也
要看管學生留校午膳,出外午膳幾不可行,加上收入沒了
兩成,從家帶飯的習慣開始,直到現在亦然,因為我不過
是合約制政府僱員,收入比同等的公務員相差一段。幸好
母親擅烹調,雖說晚飯和翌日午飯吃的同樣,但甘之如貽
。
香港的辦公室多設有茶水間,常稱pantry的地方也。以前
多放開水茶包牛奶白糖咖啡等,隨著微波爐流行,更添微
波爐冰箱二物,讓員工放置膠箱便當,午飯時將之「叮」
熱。《花樣年華》式的飯壺,今仍有售,但多用於即帶即
吃的場合,如傭人帶午膳給在校少主,或家人送湯給在醫
院療養的病人。
(原載「港仔自嘆」個人新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