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February, 2003

《兒時玩意》(一):那年,是1943 (回憶+讀書)

Sunday, February 9th, 2003


《兒時玩意》書影Posted by Hello

轉載前話

之前提過,我跟另七個朋友合著一本講童年經歷的小書。
事隔一年,但不是所有朋友都會看到我為那書而寫的文章
。日前有朋友希望讀到,我現在把那四篇文章貼出來,以
饗大家。
-------------------------
1986年,我九歲,排行第二的姨媽家置了一部任天堂Family
Computer,也就是所謂的「紅白機」。那機器的最主要和
最受歡迎的用途,是用來玩電子遊戲,除了遊戲機商店外
,很少香港人用它做其他事。

遊戲機的遊戲寫在唯讀記憶體裡,外加膠殼保護。可能跟
錄音帶一般大小吧,因而叫遊戲帶。當時到姨媽家,最愛
玩的遊戲,是Capcom出品的射擊遊戲「1942」。遊戲內容
是駕著一部P-38閃電戰鬥機,攻擊可見的敵機。它的畫面
是2D俯瞰,加上駕駛的陸軍戰鬥機,竟從海軍的航空母艦
起飛,回想起來總覺得不夠逼真。

初玩者難免損兵折翼,特別是我等家中暫未有遊戲機,要
隔兩三個周末才能會一會它的小孩,疏於練習之下,成績
就有如不合格的試卷,慘不忍睹。不同的是,當年未有職
業遊戲機手,五分鐘內Game Over,也沒人見怪。

我十歲生日,父母送我紅白機,雖然限時限刻使用,但也
不需再羡慕親友,亦不需每星期花數十元,到商場的電腦
或文具店,使用置在舖內的遊戲機,一圓打機夢了。不過
遊戲機中心的一款投幣遊戲機,卻把我吸引過去。它是「
1942」的續集「1943」。

「1943」標明打的是太平洋戰場:日本海軍軍艦和航空隊
,美國戰鬥機和航空母艦。新遊戲設定玩者的飛機有耐久
度,只要技術超群,連勝十五關都沒問題。雖然還是2D縱
向捲軸,還是程式安排在空母起降P-38,但砲火比前作密
集,刺激先行,還有回合尾會宣布玩家能100%破壞敵艦敵
機,按照歷史與否,或是否可一抒「打日本仔」的民族怨
憤,已無興趣過問。

全作有十六關,每關安排一個攻擊目標,由易入難,軍艦
由重巡洋艦「利根」至超級戰列艦「大和」,軍機就包括
三部巨型轟炸機,以及兩波待機的中長型轟炸機。傳說遊
戲有第十七關,玩家會攻擊的是「大和」的姊妹艦「武藏
」,可是我運氣不好,每每看人家攻擊大和艦時,被四方
八面的砲火擊毀戰機,未竟全功,結果無緣得睹傳說的真
面目。

每一次攻擊軍艦前,都先來一場空戰,然後飛機發現日軍
艦隊,下降攻擊。在「大和」一關的海面攻擊中,日軍先
以六艘驅逐艦加兩艘輕巡洋艦,再輔以戰鬥機和輕型轟炸
機迎戰,但不論奮力頑抗,或是左閃右避,飛機難免中彈
,再加上玩者往往要用「燃料」(也就是耐久力在遊戲的
正式叫法)製造人造浪遏止砲火,飛抵大和艦時,戰機被
擊落的可能又增幾分。

大和艦後方有兩座三連裝砲塔,每門砲口徑約四十五公分
,前方亦有一座同類砲塔,另加前後方一座三連裝15.5公
分砲塔,以及艦橋兩側的大量高射砲和機槍塔--雖然遊
戲公司的設計人員不會告訴玩家,大和上武器的口徑有多
大,但它們的分布,他們就全按史實。對看者而言,總期
望玩家能夠一氣摧毀艦首最後一個三連裝砲塔,好讓分享
完成遊戲的興奮;不過玩家往往攻至艦橋附近,就已經被
四處飛的砲火擊落飛機,兼不得馬上投幣繼續。

看不到最後勝利,唯有自己參與。操作「街機」要花的力
氣,比玩家庭遊戲機大得多,套用在「1943」的話,是因
為戰鬥速度較快,敵人的火力,甚至是敵機的衝撞意慾,
都較大。閃避多,自然推多了操縱桿,不免累。

當年不少「1943」的玩家隨身都帶著一張小字條,寫的是
各關開始前,如何以操縱桿和按鈕,取得某種武器。難度
隨關數上升,首幾回合可能只是一個方向或一個按鈕,最
後的幾回合就要玩家將桿推到某方向,另按下兩個按鈕。
而二人同玩就要講合作。聯手攻擊,或是靠攏以分享燃料
,都是指定動作。對於我這類「街機」低手,有個技術較
好的玩家同玩的話,勝利的機會自然增加,不然可能只到
第二回合就已被擊落。

我以為,父母寧願自己的兒子迷上其他較有回報的事物,
也不願他愛上幾乎只有娛樂和消費的各式遊戲機。雖然我
當年徘徊於兩款遊戲機間,幸虧父母制限使用時間,我又
特別畏懼權威,加上一點運氣,成績保持中上,可以合法
的享受電子遊戲。不過我覺得,如同每個人期望自己般,
他們還是想我回到「正」途上,盡量得到最大的益處,如
果不然,他們也不會時有微言。

另一方面,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我從「194X」系列遊戲出
發,找到一些新的有關的興趣:二次大戰電影、二次大戰
(及至近代)史、二次大戰兵器模型等。這些嗜好在父母
來說,總是比遊戲機好,最少孩子不會流連在令父母不太
放心的電子遊戲機中心。

不少曾在電子遊戲機中心風行過的遊戲,最後會改編成可
在家庭遊戲機執行的版本,而遊戲機中心東主也會更換新
的含遊戲晶片線路板,「1943」也進入這一階段。家人願
意付近二百元,買一盒供紅白機用的「1943」給我,讓我
留在家享受攻擊的樂趣。家庭遊戲機版的「1943」有二十
四回合,艦名全換作三國人物,我好容易才完成遊戲--
還要靠不斷的用密碼在某回合重新開始。

從射擊遊戲出發,我對歷史的興趣令我改玩戰略遊戲;巧
合得很,其中一款我喜歡的戰略遊戲,是光榮公司出品的
「三國志」遊戲,一玩快十年。而我對射擊遊戲的興趣並
不立時消失,由熱衷漸變成淡然,偶爾一回就好。

在漸變的年月,Capcom推出「1943改」,回合削成十個,
駕的是雙翼機,只要取得能擋下敵人砲火的機砲,完成遊
戲甚為容易。或許這是遊戲商想彌補玩家失落感的設計,
但使遊戲變得不甚刺激,加上充斥遊戲機中心的「街頭霸
王」(Street Fighter)和俄羅斯方塊,第三套「194X」
再不能在玩家中間掀起甚麼高潮。

我的「1943年」也就此完結。

《兒時玩意》(二):Lego城 (回憶+讀書)

Sunday, February 9th, 2003

轉載前話

之前提過,我跟另七個朋友合著一本講童年經歷的小書。
事隔一年,但不是所有朋友都會看到我為那書而寫的文章
。日前有朋友希望讀到,我現在把那四篇文章貼出來,以
饗大家。
-------------------------
我們這代物質豐裕,中產家庭孩子的玩具輪流轉。依稀記
得我四歲前,家中有一套中國製積木,一塊塊木頭屧上柱
拱窗簷,堆好就是一間房子的模樣。當年年紀太小,不曉
得細菌和油漆的危險,有時就把積木往口裡放,拼命咬。

1981年有新玩意跟積木爭寵。它是丹麥貨,叫Lego。我第
一套Lego是巴士站,有人有車有建築物,車和站一色紅,
巴士路線號碼是25,和駛經我家巴士路線的號碼相同。

忘記是誰替我蓋好那套膠塊,只記起得到它幾天後,手指
往膠人頭的臉大力一抹,笑臉上變成模糊一片。跟現在的
Lego人一樣,人頭仍是黃色,看似石油氣罐,但沒現下那
麼多臉相,一律是簡單笑臉。

雖然我當年四歲,已過接觸小部件玩具的危險年齡,可是
現在從安全處想,四歲得小塊Lego,不免滴汗。同年我弟
弟出生,隨後他威脅到我剛興建的「Lego城」。

嬰孩通常好奇又好動,家往往是他/她首要的探索地點。
有幾回弟弟被抱到茶几前,他便使出「鐵帚手」,掃去几
上的Lego,令它散成本來的膠塊。我往往沈不住氣,不會
先將Lego往几中心內移,反來個玉石俱焚,把餘下的膠塊
拆散,讓他毀無可毀。

年月漸過,弟弟和我都長大,而Lego套數亦愈來愈多。我
得到獨立屋、修車廠、加油站、警局、消防局、診所、太
空基地、還有客機和船,可以集成小市鎮。九歲前我住在
後來的天后地鐵站附近,單位的面積我記得清清楚楚--
1700平方呎--也等於我有地方經年擺放大量蓋好的Lego
房屋。

當年Lego的香港代理商已刊發中英對照目錄,一些大規模
的玩具店也在賣Lego拼砌指南,使玩家更投入,也更肯花
錢買新Lego。我不時翻閱那些出版物,就如其他人看消費
品目錄般,一則解悶,二則憧憬某天可買或收到心頭好。
除這兩端,它們更可激起我等玩家的創作靈感。

九歲後家搬往大埔,Lego要拆散隨家搬遷。新居只得六百
平方呎左右,沒有甚麼空間展開玩具。為避免常常建和拆
,我只好在近兩個月的暑假玩Lego,因為那時才有空打理
那些膠塊。

我弟弟比我小四年,那時他偶而會參與我的Lego城遊戲,
不過建設的重任仍然由我擔當。由於各套Lego的包裝和說
明一早已被丟到垃圾箱,Lego亦已拆散,於是創作就代替
還原原有組合的冀望,可建的東西也多了:超級市場、醫
院、飛機場、螺旋槳戰鬥機、軍艦等;也曾安排一班想暴
動的Lego人走在街上。八十年代的Lego崇尚和平,但在想
像力和興趣驅使下,本不該有的事物也跑出來;還有馬桶
、洗手盆、浴缸、罐頭、手術床等,全都用已有的部件湊
合。

像各式的假期建築一樣,八月末暑假將盡時,我得把Lego
拆散,放進一個高身藍色膠桶,待下個暑假再拿出來。小
學四年級、小學五年級、小學六年級、中學一年級,四個
學期後暑假,我都在建Lego城,但興趣漸漸被電視遊戲機
分去,弟弟對Lego的興趣亦比我弱,不會繼承每年建設Lego
城的大任。

最後媽媽決定把Lego送給她的八妹妹,也就是我的八姨媽
一家,送出去的一桶Lego內,有十多套Lego塊件,Lego人
四十多個。八姨媽有兩個男孩,從我探訪所見,兩個表弟
並沒有建大規模的Lego城;但他們把Lego一同移居加拿大
溫哥華,走的路可比我搬家時長得多了。

現在我家再沒有Lego,而我重建Lego城的願望,只是一時
在心裡的空想,既沒空間,也無時間金錢支持。還會偶然
想起的,是童年時幾乎獨享近三千塊錢買來的奢侈。

《兒時玩意》(三):集板故事 (回憶+讀書)

Sunday, February 9th, 2003

轉載前話

之前提過,我跟另七個朋友合著一本講童年經歷的小書。
事隔一年,但不是所有朋友都會看到我為那書而寫的文章
。日前有朋友希望讀到,我現在把那四篇文章貼出來,以
饗大家。
-------------------------
我七八歲開始集郵;但在六歲左右,我已開始收藏嗜好,
不過所蒐集的東西很難跟朋友交換,因為我集的是防火膠
板。

當時我喜歡汽車,但不因此去研究汽車的動力何來,或是
閱讀圖片較多的汽車圖鑑,而是著迷交通標誌,和車前後
掛的汽車號碼牌,玩具堆也包括一堆小型進口金屬玩具車
,還有一部腳踏「跑車」。香港汽車登記號碼編序簡單,
包括一至四位數字,極大部分前置兩個英文字母,就算是
小孩都容易記憶;我從那些高速移動或靜止的號碼牌(通
稱「車牌」)上,念出每輛車獨有的名字。

八十年代初以前,香港汽車號碼牌分三色:公共交通車輛
用的是紅色,貨車用的是黑色,其他車輛用的是白色。及
後所有汽車換上反光車牌,前白後黃。號碼跟顏色,燃起
我要車牌的願望。家附近有些修車店和號碼牌作坊,有時
我有空,就到那些店門前,看著號碼牌出神。

我家環境算中等,但有沒有私用轎車,並不等於特意給家
裡的小孩買些號碼牌當玩具。不過家人還是給我弄回來-
-想是寵壞我的爺爺吧,從修車店取得一兩塊從汽車拆下
來的車牌,給我收藏。

不過真實的車牌不好取得,收藏過多也會引起家人以至來
我家探訪的親友的奇異目光,爺爺於是給我帶來代替品,
代替品是防火膠板樣板。

家附近也有一些建築材料店,就在號碼牌作坊隔鄰。在建
材店的店門,會有一塊大板,上有鐵釘方陣,陣的每一口
釘都掛了一款防火膠板樣板,面積比名片略小。它們色彩
斑爛,紅黃藍綠黑橙褐,瓷磚紋木紋俱備。爺爺就在那些
大板取幾款回家給我,樣板分文不受。後來他怕多取會令
店員不悅,停止了,那是兩三年後的事;畢竟,放置樣板
是為了招徠生意,小店也不像大銀行般,不介意終年讓顧
客的兒女耍玩彩色精印的宣傳小冊。

初時我會用鉛筆在板上寫上杜撰的汽車號碼,有時擦掉舊
號碼,板上的顏色同時被擦去幾分。後來對汽車的興趣漸
減,但仍收集防火膠板樣板。我開始留意樣板的顏色、花
紋和它企圖模擬的材料、牌子等等。形狀變化不多,最多
的是長方型,後來就有圓形的樣板。

有的收藏是集體活動,人多了就較易互通有無,從交換建
立社群,互相支持,集郵集幣是這一類。可是膠板樣板的
收藏者鮮,當年互聯網亦是種遠在國外的小眾玩意,沒有
互聯網搜尋器或同好人的刊物,很難找到同道,集板變成
自我取樂的活動。

自己的熱情也漸漸轉到集郵。沒有他人和自我支持,防火
膠板藏品變成了我的雞肋,當九歲搬家時,它們沒有隨行
,終於棄掉,並不可惜。

《兒時玩意》(四):雪糕車

Sunday, February 9th, 2003

轉載前話

之前提過,我跟另七個朋友合著一本講童年經歷的小書。事隔一年,但不是所有朋友都會看到我為那書而寫的文章。日前有朋友希望讀到,我現在把那四篇文章貼出來,以饗大家。

本篇本為第一期的《青年人民》而寫,時為1996。最初寫稿甚慢,被編輯甄催稿,於是先交舊稿敷衍過去,但結果也被收錄在書裡。
-------------------------
某雪糕車公司與市政局的官司尚未完結,己排到英國樞密院待審決,這一場官司是有關流動小販牌照的存廢與否,若雪糕車公司再度敗訴的話,恐怕包括雪糕車在內的合法流動小販就從此慢慢的在街頭消失。

對雪糕車的最初接觸,是在童年時的公園道傍和街角那些地方。在這兩地的雪糕車,是兩樣不同的車子。所謂雪糕車,是那些必有冰淇淋發賣的流動小販;在公園出現的是手推車或摩托車,除了賣冰淇淋以外,還有賣冰棒、汽水、盒裝飲品、涼果等物。賣的人通常是頭髮花白的老伯。這種車盛凍食的箱外殼總有些油漆剝落,看起來有點破舊,但箱內的東西是永遠新鮮。回想起來,見到這種車在街上走的機會可謂絕無僅有。對它們最深刻的印象,是掛在車上的一堆被年月弄得變色的各色招紙、罐和盒,是小販們的廣告,告訴顧客有甚麼賣。我曾經納罕那些作廣告的包裝是怎樣來的,是小販吃喝後保留下來,在公園裡的廢物箱檢拾,或是從製造商要來?我到現在還未知道。

自己在街上走的雪糕車買東西吃的機會比在公園的雪糕車多,一來是因為少逛了公園,二來是公園雪糕車所賣飲食的價錢比其他地方老是貴了一點,而雪糕車的冰淇淋售價相宜。在香港做雪糕車這種生意有兩間公司:賣鮮奶的維記和專營此業的富豪;與市政局打官司的是後者,想是沒了流動小販牌照,影響甚大罷。

我想說的雪糕車是富豪的雪糕車。這種(不論是維記或富豪)雪糕車兩側俱有一個大窗,方便做買賣,司機兼司售貨,軟雪糕機置於車尾。

它們的流動性頗大,除了在某些繁盛地帶外,其他地方祗是偶爾來訪,亦看見過它們在路上走。當然忘不了它們的招牌音樂─錄音的音樂盒式音樂,像是遊樂園放的那種;許多年後才從有關這場官司的報導裡曉得這支曲子名叫「藍色多瑙河」。不管知道叫甚麼與否,一在街上聽到這音樂,便會搜索雪糕車的蹤影。

記得約九、十年前開始,雪糕車上被髹上一條字句,說雪糕車公司的雪糕甚清潔衛生云云,好像是發生數起冰淇淋食物中毒事件後才出現。

雪糕車最受歡迎的東西是軟雪糕,價錢約五元上下,所以說價格相宜。吃起來奶油的雪糕,鬆脆的威化筒,滋味特別。那鬆脆的威化筒,比便利店或麥當勞用以盛軟雪糕,像滲水餅乾的筒子更勝一籌,令我回味不已。回味的還有那可喜的童年。

除軟雪糕外,還可以在雪糕車買到甜筒(蓮花杯),橙花冰,另有一種我不記得了。曾嚐過橙花冰,不好吃,是除了芬達橙汁以外,我不喜歡的橙製飲食。

我喜歡雪糕車的軟雪糕,不希望雪糕車公司再次敗訴,不想以後沒機會嘗到;也有提醒朋友把握這可能的最後時間,多吃一點。若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事物,不管如何珍惜,要沒有時,除非自己肯大費心力時間資財挽留,否則還多是溜走,無可奈何。

我的生活裡沒有雪糕車,雖是可惜,但影響不大;話雖如此,少了選擇總不是味兒。祝願雪糕車公司能勝訴,讓流動小販,讓可愛的雪糕車留下來。

(2004年後記:香港的街上,還有雪糕車。)
(2007年後記:香港的街上,仍有雪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