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無處不在


附圖錄自《春田花花幼稚園》,圖中人是校長光頭
Posted by Hello

看過一張介紹麥嘜故事各角色的海報,十六個角色中,其中一個天靈蓋全禿,穿西裝,貌似中年漢子;下面的名字是Mr. Nobody。他還有一個中文名:光頭。

光頭是誰?麥嘜麥兜菇時得巴阿May阿June念的春田花花幼稚園,校長就是光頭。光頭還經營幼稚園下一層的德和燒味,先有燒味店,後有幼稚園。還不只此呢,教授麥兜十二路搶包手的黎根、替麥兜看病的醫生、為麥兜解惑釋憂,自稱「神奇小隊長」的看更伯、街邊的熟食小販,甚至電視台記者,都是光頭。動畫「麥兜故事」為校長、黎根和記者配音的,是同一個黃秋生,似乎為了再一次說服大家,光頭無所不在,他一人分飾N角。

或是人有相似?他總不能身兼多職,終日東奔西走,在一眾學生所到之處出現吧?如果我們相信麥嘜麥兜的世界是同我們每天過活的真實世界並無不同,並不是一個大攝影棚的話,那麼我們只能相信人有相似,或是光頭有幾個孿生兄弟,各自有不同的工作,這才符合真實世界的邏輯。

創作故事的謝立文和麥家碧,並沒解釋光頭為何無所不在。他們願意說,校長為了在中國大陸的妻子,肯在燒臘店樓上開幼稚園;他們願意為真人黎根另添外傳;他們肯為光頭打開更多的出路,好教他三餐無憂。他們願意解釋其他故事和角色的背後意義,卻讓讀者自發猜度為甚麼故事裡有那麼多樣子同一的中年禿頭漢。

我以為無處不在的光頭,是想凸顯人的同質性。雖云「一樣米養百樣人」,但人,特別是在同一個社會同一個時空生活的人,除了一樣會經歷生老病死,還會多一些差不多的特質,例如一同愛國,一同吃某種主糧,一同有某些大事的回憶。

在農業時代,農民分村而居,同村人的生活方式已有相近之處。工業社會的生活方式,令人更趨同一:工廠生產、都市生活、國家政令和大眾傳媒,將人送進一個個大群體,每一個群體的人既有身處社會的特性,亦有群體的共性,就像他們參與的量產所生產的產品,種類繁多,但每一個品種總有一堆堆規格外觀同一的產品。

雖然現在香港少了工廠工人,經濟佔主導的是服務業者,多講了多元化,但無處不在的光頭,卻提醒我們,生活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們還脫不了量產工業的根。

在故事裡,「光頭」遠遠比”Nobody”出名,「校長」或「黎根」比「光頭」更受讀者認識。畢竟四個名字出現次數的多寡,已影響它們在讀者的知名度。如果翻開字典,最少被提起的”Nobody”,意思一是「沒有任何人」,意思二是「並不重要的人」。我覺得第二個意思跟光頭較能沾上邊。

光頭到處都在,擔當的都是小人物,獨立來看,每個光頭的確不太重要,但一群光頭連結起來,就成了股較大的力量,默默的支持每一個身邊人,尤其是春田花花幼稚園的一班同學。

這時候,nobody is important。他們同樣努力,同樣光頭。

(原載「港仔自嘆」個人新聞台,並載網上《青年人民》;及香港《信報》文化版,2002年1月3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