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December, 2000

文采不再

Monday, December 11th, 2000

從前寫文章不算多,我通常用的理由一是懶,二是空餘時間少。懶則沒多少次把想寫的留諸文字,而工作生活玩樂休息等又和「空餘」爭寵,餘下花在寫東西或打東西的時間就更少了。

以上的兩個原因,最多是影響量,但多年以來質還是可以。我開始跑新聞後,工作的影響似乎漸漸在字裡行間浮現:最近我寫的三篇台灣西岸遊記,先被某朋友說活像流水賬,復被另一朋友形容類同「行貨」,平平常常,交代事情了事。往日寫作那股一氣呵成,筆下鍵後「花團錦簇」(說笑吧!)的氣勢,似乎不見於今天。

「行貨」君跟我討論時,說我寫新聞稿太多,準備其他類型的文章時,往往受到新聞寫作要求簡潔平常的習慣影響,平日少寫其他東西,結果新寫的文章比以前淡而悶。多連接詞,詞彙短絀,是我現時文字的兩大特色。

不想這樣下去的話,唯有是多看書,多寫新聞稿以外的文章,把失去的練回來。

(至於那三篇文章,我想還是留下來吧。)

(原載「港仔自嘆」新聞台)

遊台灣西部記(三):光華商場和誠品敦南店

Sunday, December 3rd, 2000

由中山北路走到光華商場

在旅館安頓好後,開始按圖索驥,出外走走。可能是象神颱風橫流影響,有點雨,我在離旅館最近的7-11買一把輕便傘,撐著上路。雖然說是星期六晚上,可是沿著南京路向東走,也不多見熱鬧的景象,只有中途不時出現的商店和小販檔有較多的人潮。

28日晚第一個到的地方是光華商場。如果從北向南看,光華商場是凸出的一點,其他的電腦商店都躲在八德路;我從南京路向南走,就此差點錯過。

光華商場和香港的黃金商場有些相似,都是有名的電腦商場,都是兩層高,都是舊,都是地面下有一層,上也有一層;不過光華商場是在天橋下,而黃金商場上面是住宅大樓。當我看到天橋下藏了個光華商場,確是驚奇:因為香港的「天橋底」下有建築物的不多,多數也是為社團所用,其餘的都是休憩用公園,而在台北的某條天橋下方,就建了個人流很多的商場!

進去後便走一遍。上層賣的多數是電腦軟硬件,種和量也多,不過我首是無心,二是不夠錢,三是擔心買下後不知如何帶回去,結果見貨卻沒買,就算是最吸引我的策略遊戲軟件亦然。

帶來的少量金錢都花在書本上。下層有不少書店,舊書新書漫畫電腦書都有。我選了尾瀨明的《家》,整套七本,還有一本XML自學入門。

說起來,港台兩地的漫畫公司,都是從日本出版商買下各類漫畫的版權,然後譯成中文出版,可是香港版本總是較貴,而入口的台灣版本就更價昂。按現在的市價,一本日本漫畫的香港中文版,約賣港幣35塊(下同,約台幣145元);台灣中文版在香港賣40至50塊(約台幣165至207元);如果把它留在台灣的書店,不過是25元內有交易,這是按每本的價錢是100元新台幣,再加折扣推算的。

像我這些不急於買入最新出版漫畫書的人,似乎應藉這樣的定價差,到台北或其他台灣城市買漫畫去。

誠品敦南店:傳說和現實

離開光華商場時,已是晚上七時過後,無暇再顧八德路的電腦店群。接著我乘捷運到忠孝敦化站,到誠品敦南店「朝聖」。

聽人家說,誠品是家書店,而誠品敦南店是二十四小時營業,像東京的紀伊國屋般有數層樓高的店面。進店後我有點失望:的確誠品敦南店有五層店面,不過書店就只有一層,也是只有那一層全日在經營,這和我想象的大書店還有距離。

實地參觀修正我對誠品的印象。誠品賣書,不過它不是純粹的書房店,只得圖書紙筆墨硯等,它是一間人走得進去的amazon.com。誠品敦南店其中四層賣中產化的生活用品,風格類同香港島太古城的UNY,也有兩間供展覽用的廳房,與頂層的書店相呼應。

我那約三小時的誠品敦南店之旅,主要集中在最高一層的書店。書店面積很大,想有1000平方米以上。以語文計,店賣的主要是台灣出版的繁體字書,也有不少只能在香港的大學書店,和灣仔青文-曙光書店才得見的英文學術書籍。香港出版的書籍不多。在哲學書籍區,書店特意標明某一角是放了關於某哲學家的著作,雖然每個哲學家所佔的不夠放滿書架一列,但特意安排此節,教我印象深刻。

那晚店裡的人很多,可能星期六晚的人流,都集中到商店商場去了。不少顧客拿了書,便在附近的木地板或梯級坐下細閱--很少書店可以讓客人有勇氣如此隨便。

我在書店「隨便」一番,臨離開時選購一本講蘋果歷史的中譯書,和勞倫斯的《智慧七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 by T E Lawerance)中譯本,及時趕上最後一班捷運列車回旅館。

相關網站
陳豐偉說為甚麼《家》教他流淚
(原載「港仔自嘆」個人新聞台)